神游八极乘风车,小复按辔凌谽谺。 龙湫下瞰不咫尺,下有深窦无底无津涯。 应真长年一扪膝,俯观尘滓井底蛙。 朝来岩室忽閴寂,水流山空鹊槎槎。 浮云出岫杳杳不可馽,锡声小振巅云丫。 问之何以出山去,一笑不知山日斜。 共看八纮浄如洗,五云明洁从东嘉。 山川所钟一人耳,半千千载何其遐。 经纶才大辅以德,八斗一石初何加。 天公不忍世寂寞,慭遗一老为国华。 一经指授豹则虎,未获印可龙仍蛇。 去寻宿觉言外意,助发康乐毫端花。 粲然颖脱世间语,简古佶屈仍聱牙。 称扬此老长不老,岂惮弱水蓬莱赊。 纶巾羽扇凛如画,恍然来泛丛霄楂。 群仙奔走敬且肃,百神呵护严不哗。 知公醉经不以酒,玉盌自浇新露芽。 谓言正传仅如缕,邪说诐行纷于麻。 正音一震击聋瞽,洗空乱耳秋池蛙。 廉隅道丧日滋甚,习俗侈靡相矜夸。 清风俭德起颓俗,革去极侈仍穷奢。 黄金羁勒驾款段,青丝络头闲渥洼。 小施尺箠试鞭策,驽骥庶毋遗等差。 振衣小作一年别,伛指盈阙之虾蟆。
与应真遇
译文:
我神魂畅游于八方极远之地,乘着风驾着飞车,随后稍微勒紧缰绳,凌越那险峻幽深的山谷。向下俯瞰龙湫,近在咫尺,下方有深邃的洞穴,深不见底也看不到边际。
得道的高僧长年累月只是抚摸着膝盖,俯瞰尘世的凡俗之人,就如同井底之蛙一般短浅。早晨,那岩洞忽然变得寂静无声,只有水流声回荡在空山中,喜鹊喳喳叫着。
浮云从山峰间飘出,渺远得无法拴住,僧人的锡杖声轻微响起,在山顶的云间回荡。问他为何要出山去,他只是微微一笑,仿佛都没察觉到山中的太阳已经西斜。
一同看着整个天下洁净如被清洗过一般,五彩祥云明亮洁净,从东嘉的方向飘来。山川灵秀之气只汇聚在一人身上,这要历经半千千载是多么漫长啊。
他有着治理国家的大才能,又辅以高尚的品德,就算用八斗、一石的才华来形容也毫不为过。老天爷不忍心让世间如此寂寞,特意留下这位老者成为国家的荣耀。
经过他的指点,原本如豹的人能变成猛虎,但如果未得到他的认可,如龙之人也只能像蛇一样平凡。
他去探寻宿觉禅师言语之外的深意,激发如谢康乐(谢灵运)笔下绽放的文采之花。他的话语鲜明出众,超脱于世间俗言,简洁古朴又佶屈聱牙。
大家都称赞这位老者永远不会老去,就算蓬莱山远隔弱水也毫不畏惧去拜访他。他头戴纶巾、手持羽扇,威风凛凛如画卷中的仙人,恍然间像是从高远的云霄乘船而来。
群仙都恭敬严肃地奔走相迎,百神也严正地守护着,不敢喧哗。知道他沉醉于经书并非因为酒,而是用玉碗自斟新采的茶芽。
他说正统的传承如今如丝线般微弱,邪说和不正当的行为像麻线一样纷乱。他一声正义的声音如惊雷,能震醒耳聋眼瞎之人,洗净那像秋池蛙鸣般嘈杂的乱耳之言。
如今做人的道德规范丧失得日益严重,社会习俗奢侈浪费,人们互相夸耀。他的清风俭德能让颓废的风俗重新振作起来,革除极度的奢侈和浪费。
他用黄金的缰绳驾驭着温驯的马,让良马也能悠闲自在。稍微挥动一下马鞭进行鞭策,希望能让劣马和良马不被混淆,各显其能。
他整理衣衫,准备暂时分别一年,屈指算算,月亮盈亏的时间也就如蛤蟆的圆缺变化一样循环往复。
关于作者
宋代 • 释居简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磵,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磵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有《北磵文集》十卷、《北磵诗集》九卷、《外集》一卷、《续集》一卷及《语录》一卷。《补续高僧传》卷二四、《浄慈寺志》卷八、《灵隠寺志》卷三、《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有传。 释居简诗,以日本应安七年(一三七四)刻《北磵诗集》及日本贞和、观应间(相当于元惠宗至正时)翻刻宋元旧本《外集》、《续集》为底本(以上均藏日本内阁文库)。另从《大藏经·北磵居简禅师语录》等书中辑得之诗作,编为第十二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