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郑大参浄慈双井

山展凤膺仍歛翮,东井碧通西井白。 井花娄欲策茶勋,长恨眼中无此客。 夔州病渴夜迢迢,阿段透云分湱湱。 胡为金锡卓山泉,小倚银床问庭柏。 一杯盍为龙象供,数寻自是蜿蜒宅。 万斛滔滔随地出,九地茫茫不须择。 浅清盈甃玉痕圆,深浄镜空云影拆。 江淮行地自南北,河汉如人同血脉。 举瓢高谢沧浪浊,吹箫去觅浮丘伯。 遂令天水不违行,洞明爻象元同画。 更将康谷细商评,一笑自知肩可拍。

译文:

这首诗比较难理解,以下是大致的现代汉语翻译: 山峦就像展开胸膛又收敛翅膀的凤凰,东边的井与西边的井,井水碧绿与洁白相通。 井花水仿佛急于为茶增添光彩、建立功勋,只可惜常常遗憾眼前没有懂茶的贵客。 当年在夔州,病中口渴的夜晚是那么漫长,就像阿段透过云雾传来的汩汩水流声。 为何要拄着金锡杖来到这山泉之处,我轻轻靠在银质的井栏边,询问庭院中的柏树。 这一杯茶,真该用来供奉那些大德高僧,这数丈深的井自是蛟龙蜿蜒居住的地方。 无数的泉水滔滔不绝地随地涌出,即便大地茫茫,它也不必去挑选。 浅浅的清澈井水在井壁间形成圆润如玉的痕迹,深深的井水如镜般空明,云影在水中被拆分开来。 江淮之水在大地上自然地流向南北,就如同天河与人的血脉一样相互关联。 我举起水瓢,向那混浊的沧浪之水告别,吹着箫去寻觅仙人浮丘伯。 这便使得天水的运行规律与人的行为不相违背,透彻明白爻象其实原本就如同卦画一般。 再将康谷之水拿来细细比较品评,我不禁一笑,自知此事值得自我夸赞一番。 需要说明的是,诗中涉及很多典故和比较生僻的意象,可能存在理解和翻译不准确的地方。释居简这类诗本身文字比较古奥,表意也比较隐晦。
关于作者
宋代释居简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磵,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磵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有《北磵文集》十卷、《北磵诗集》九卷、《外集》一卷、《续集》一卷及《语录》一卷。《补续高僧传》卷二四、《浄慈寺志》卷八、《灵隠寺志》卷三、《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有传。 释居简诗,以日本应安七年(一三七四)刻《北磵诗集》及日本贞和、观应间(相当于元惠宗至正时)翻刻宋元旧本《外集》、《续集》为底本(以上均藏日本内阁文库)。另从《大藏经·北磵居简禅师语录》等书中辑得之诗作,编为第十二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