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踞千峰万峰顶,谩劳半座分双径。 情知覆水不容收,再向鄮峰提此令。 大器晚成天所托,不怕者些浑烂却。 俯视群飞已刺天,未反掌间仍扑落。 试从列祖图中看,古注与谁同一眼。 浊港渡头无姓儿,睦州城西老担板。
送权孤云为母归乡
译文:
你没有盘踞在那千峰万峰的绝顶之上,白白地劳烦在半座之处划分双径(这或许是在说不必在一些次要的地方纠结)。
心里明知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却又再次到鄮峰提起这个“命令”(这里的“命令”可能是某种行事规则或理念)。
你是大器晚成之人,这是上天所托付的使命,不必害怕现在的一些状况会彻底糟糕透顶。
那些看似已经高飞刺向天空的群鸟,在转眼间就会被扑落下来(比喻那些看似得意之人难以长久得意)。
试着从历代祖师的图谱中去看,古代的注解和谁的见解是一样的呢(表达对传统智慧和独特见解的探寻)。
就像浊港渡头那个没有姓氏的孩子(可能是个比喻,代表某种无名却有独特之处的存在),还有睦州城西那个执着挑着木板的老人(表示坚守自我、不为外界所动)。
总体来说,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对权孤云为母归乡一事表达自己的看法,有对权孤云的鼓励,也蕴含着对世事和修行等方面的感悟,由于诗词意象较为隐晦,理解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
关于作者
宋代 • 释居简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磵,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磵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有《北磵文集》十卷、《北磵诗集》九卷、《外集》一卷、《续集》一卷及《语录》一卷。《补续高僧传》卷二四、《浄慈寺志》卷八、《灵隠寺志》卷三、《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有传。 释居简诗,以日本应安七年(一三七四)刻《北磵诗集》及日本贞和、观应间(相当于元惠宗至正时)翻刻宋元旧本《外集》、《续集》为底本(以上均藏日本内阁文库)。另从《大藏经·北磵居简禅师语录》等书中辑得之诗作,编为第十二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