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赵宪唐率更千字文迹

草非草,真非真。 柳之骨,颜之筋,欧张瘦硬可通神。 众体备,兼众美。 莫臻兴嗣书,无首亦无尾。 当年好事人,各欲徇所嗜。 割截同至宝,得中固为喜。 莫将俗眼看,墨脱字已漫。 当年宝匣中,什袭几岁寒。 祇今烟云披,星斗尚阑干。 麟角凤觜毋轻弃,煎胶续弦端有冀。 君不见四窗宝此不宝他,固应落笔惊风雨,走龙蛇。

译文:

这篇并非纯粹的草书,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楷书。它有着柳公权书法那种刚劲的骨力,颜真卿书法那样丰腴的筋肉,还兼具欧阳询、张旭瘦硬风格的神韵。 它具备各种书体的特点,融合了多种书法之美。可惜却比不上周兴嗣所书的《千字文》,这篇赵宪唐率更的《千字文》字迹无头无尾。 当年那些喜爱书法的人,各自都顺着自己的喜好行事。他们把这珍贵的书法真迹像对待至宝一样进行割截,要是能得到中间的部分,那自然是满心欢喜。 可不要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它,现在上面的墨色已经脱落,字迹也已模糊不清。想当年它被珍藏在宝匣之中,被层层包裹,历经了多少岁月的严寒。 如今它就像烟云散开般展现在眼前,上面的字迹还如同星斗般纵横交错、璀璨夺目。 这如同麟角凤嘴般珍贵的书法遗迹可不要轻易丢弃,就像煎胶续弦一样,说不定还有修复完整的希望。 你没看到四窗先生把它视为珍宝,而不看重其他东西吗?想必书写它的人落笔之时,定能惊起风雨,笔下龙蛇游走,气势非凡。
关于作者
宋代刘宰

刘宰(一一六六~一二三九),字平国,自号漫塘病叟,金坛(今属江苏)人。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进士,调江宁尉。历真州司法参军、知泰兴县、浙东仓使干官。以不乐韩侂胄用兵,遂引退,屏居云茅山之漫塘三十年。其间虽一再征召,皆不就。理宗嘉熙三年卒,年七十四(《京口耆旧传》卷九)。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其中诗五卷。《至顺镇江志》卷一九、《宋史》卷四○一有传。 刘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明正德任佃刻、嘉靖王皋续刻本(简称王本)和万历三十二年范仑刻本(简称万历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