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喻玉泉家亦可乐亭

先生亭非伯夷筑,亭柱亦用秋山竹。 但令家有满架书,何虑妻儿少𫗴粥。 朝来相对亭上宾,洙泗尺度羲皇人。 先生已死名不泯,常与此亭作标准。 后来邻触阏伯怒,仆夫预起池鱼虑。 拆亭拆亭先拆柱,有孙抱柱出烟去。 三十年余复改观,有孙如此不待赞。 似鲁灵光偶不全,令人见此空三叹。

译文:

先生的这座亭子并非像伯夷那样的人所修筑,亭柱用的是秋天山上的竹子。 只要家中有满满书架的书籍,又何必担忧妻儿缺少那口粥食呢。 清晨时分,先生和亭上的宾客相对而谈,他们的言行有着像孔子及其弟子那般的准则,气质好似上古伏羲时代的人。 先生虽然已经离世,但他的名声却不会磨灭,他常常就是这座亭子的精神标准。 后来邻里之间起了冲突,就像古代的邻触和阏伯那样愤怒争斗,就连仆人都预先有了像池鱼那样被殃及的忧虑。 要拆亭子,先拆亭柱,先生有个孙子抱着亭柱从烟火中跑了出去。 三十多年过去了,亭子有了新的变化。有这样的孙子,都不需要别人再去夸赞了。 这座亭子就好像汉代的鲁灵光殿一样,虽然偶尔有残缺不全的地方,但让人看到它,还是忍不住再三叹息。
关于作者
宋代周文璞

周文璞(约公元1216年前后在世)字晋仙,号方泉,又号野斋、山楹等,阳糓(今属山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中前后在世。祖上农事耕桑。祖、父随宋室南渡而流落江南。他在宁宗时曾任过溧阳县丞,后隐居于方皋,穷困潦倒。与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友好。著有《方泉集》四卷。《四库总目》张端义极称他的灌口二郎歌、听欧阳琴行、金铜塔歌,以为不减李贺与李白。词存二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