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渔沧溪

平生不到沧渔溪,邂逅相逢如有约。 远观已得环岫奇,俯瞰未识游鱼乐。 倚栏初试一铢饵,便有纤鳞最先觉。 须臾蚁杂复蜂屯,短鬣轻鬐恣腾跃。 小鱼拙谋谩狂肆,大鱼侧睨无能若。 饵浮未下众所争,百鸟终难胜一鹗。 昔日鲁侯思往棠,高情反被轩裳缚。 安得如吾闲暇身,尽日相欢无适莫。 阴春寒生尚可爱,想见六月清风濯。 要须更待明月归,霜雪喧豗应不恶。

译文:

我这一生都没到过沧渔溪,这次偶然相遇就好像之前和它有约定似的。远远望去,就已经领略到环绕着溪水的山峦的奇美,可俯身往下看,还没体会到游鱼的快乐。 我靠在栏杆上,试着放下一点点鱼饵,马上就有细小的鱼儿最先察觉到。不一会儿,鱼儿就像蚂蚁聚集、蜂群簇拥一样围过来,那些短须轻鳍的鱼儿肆意地腾跃着。 小鱼没有什么谋略,只是疯狂地争抢,大鱼则在一旁斜着眼睛看,也拿它们没办法。鱼饵还没完全沉下去,众多小鱼就纷纷来争抢,可就像众多小鸟终究难以胜过一只鹗一样。 从前鲁侯想去棠地观鱼,他那高雅的情趣反而被官位和世俗的规矩束缚住了。哪能像我这样有闲暇的身躯,能整日和这些鱼儿欢快相伴,没有亲疏厚薄之分。 阴冷的春天里透着寒意,却也十分可爱,由此我能想象到六月时这里有清风吹拂的惬意。我还要等到明月高悬的时候再来,那时即使有霜雪呼啸,想必也很不错。
关于作者
宋代陈宓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复,学者称复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干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历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