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日游延平修禊洞

延平山水窟,平生涉其粗。 距城五十里,岩壑难具模。 崔嵬通上界,突兀动地枢。 泉石自撞击,钧天恐难如。 或若轰雷霆,或若唾珠玑。 飞瀑自天下,循涯作清渠。 云是鬼神力,巧凿三丈余。 羽觞激如飞,聊助文字娱。 崇山回环合,有洞容入居。 觌面卓文笔,仰天真可书。 幽花与修竹,揜映释氏庐。 同游皆胜士,适值暮春初。 山阴未足数,直想风舞雩。 岂无休沐日,复洗红尘裾。

译文:

延平这地方,是山水汇聚的宝地,我这一生也只是粗略领略过它的风光。 距离城区五十里的地方,那里的岩石沟壑之美难以详尽描绘。 山峰高耸,仿佛能直通天界,山势奇特突兀,好似能撼动大地的枢纽。 泉水与石头相互撞击,发出的声响,就算是天上的仙乐恐怕也比不上。 那声音,有时像雷霆轰鸣般震耳,有时又像吐出的珠玑般清脆悦耳。 瀑布好似从天上飞泻而下,沿着山崖形成了清澈的水渠。 人们说这是鬼神的力量造就的,巧妙地开凿出了三丈多宽的景象。 酒杯在水中如飞般漂流,这不过是为我们的文字创作增添些乐趣。 周围的高山环绕聚合,有个山洞可供人居住。 正对着洞口,有一座山峰像挺立的文笔,抬头仰望,感觉这天然的景象简直可以入诗入画。 清幽的花朵和修长的竹子,掩映着一座佛家的庐舍。 一同游玩的都是才德出众的人,而且正赶上暮春之初的好时节。 当年山阴兰亭的集会都不值得一提了,我直接联想到了孔子弟子曾皙所说的在舞雩台吹风的那种闲适场景。 难道以后没有休假的日子吗?到那时我还要再来,洗净沾染红尘的衣衫。
关于作者
宋代陈宓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复,学者称复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干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历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