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艮翁延平山泉韵

忆在延平郡,疑观夔府泉。 分为万家泽,来自九天边。 派别知何日,源深不计年。 千筒如比栉,叠节似联鞭。 劲健山难遏,纤微砭可穿。 驶于河并注,捷剧箭初传。 玉漏长点滴,鲛珠任碎圆。 雨时冲鴈断,晴罢复鸡连。 融夜春冰泮,清甘晓露涓。 藤萝频助固,瓜瓞莫形緜。 溅地花长润,飞空日倍鲜。 用虽供甑爨,性本带云烟。 留暑疑无地,为霖绰有天。 沫飘飞絮擘,声动佩环联。 势类虹垂汉,人夸瀑挂川。 笛从王晋弄,笙是女娲编。 蛇青仍夭娇,虬白更蜿蜒。 解涤酆城气,攻参广教禅。 喧令卧转稳,静觉坐能圣。 松阁晨嚣寂,书窗夜听专。 流觞情倍适,瀹茗味尤便。 未饮襟先洁,将吟笔娄湔。 一丝抽沼面,十仞激崖颠。 旱日闻偏误,秋霄思易悬。 旧守谩多事,题诗绝少缘。 无功糜国廪,蔑效在民廛。 有客多才思,心清契涧湲。 长篇极模写,累日慰餐眠。 岂直供三复,仍将写七弦。 唱妍酬匪丽,缄寄兴悠然。

译文:

回想我在延平郡的时候,恍惚间仿佛看到了夔府的泉水。 这泉水分散开来,润泽了千家万户,它的源头好似来自遥远的九天之上。 不知它是何时开始分流的,只知道它的源头深远,岁月难以计算。 那众多的竹筒像梳齿一样排列整齐,层层叠叠就如同连接起来的马鞭。 泉水强劲有力,高山也难以阻挡它的奔流;它又极为细微,连针砭都能穿透。 它流淌的速度比河水并流还要迅猛,像刚射出的箭一样快捷。 它如同玉漏般长久地点滴不停,水珠像鲛珠一样或碎或圆。 下雨的时候,水流冲断了大雁的飞行路线;天晴之后,水流又像鸡群相连。 在夜里,它如同春天融化的冰,清晨又像甘甜的露水涓涓流淌。 藤萝常常帮助加固泉边的土石,却比不上这泉水如瓜瓞般连绵不断。 溅落在地面的水花让周围的花朵长久滋润,飞溅到空中的水珠在阳光下更加鲜亮。 这泉水虽然被用来烧火做饭,但它的本性却带着如诗如画的云烟之气。 它仿佛能驱散暑气,让人感觉暑热无处可藏;要是化作甘霖,那更是能滋润广阔的天地。 泉水泛起的泡沫像飘飞的柳絮被擘开,发出的声音像玉佩玉环相互碰撞。 它的态势就像彩虹垂落在天河,人们都夸赞它像瀑布挂在山川。 这泉水的声音好似王晋吹奏的笛声,又像是女娲所编的笙音。 水中的青苔像青色的蛇一样娇柔多姿,白色的水痕像虬龙一样蜿蜒曲折。 它能够洗去酆城宝剑的肃杀之气,还能帮助参悟广教寺的禅理。 它喧闹的声音让我躺着反而更加安稳,安静的时候又让我坐着能有超凡的感悟。 清晨,松阁里喧闹声寂静,夜晚,在书窗前能专心聆听它的声音。 在这泉水边流觞曲水,心情格外舒畅;用这泉水煮茶,味道更是美妙。 还没喝这泉水,我的衣襟就已先感觉洁净;想要吟诗,手中的笔仿佛也被它清洗。 它像一根丝线从沼面抽出,又能在山崖之巅激起十仞高的水花。 在干旱的日子里听闻它的声音容易产生错觉,秋夜中思念它的情感容易萦绕心头。 以前的太守空有很多事务缠身,很少有缘分为这泉水题诗。 我没有什么功劳,却白白耗费国家的俸禄,在百姓中也没有什么成效。 有位客人富有才情,他内心纯净,与这潺潺的涧水相契合。 他写下长篇诗作,极力描绘这泉水的美景,多日来让我在餐食睡眠时都感到慰藉。 这诗作岂止是值得反复诵读,还可以用七弦琴将它的意境弹奏出来。 他的诗作优美,我酬答的作品却不够华丽,他把诗缄封寄给我,让我兴致悠然。
关于作者
宋代陈宓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复,学者称复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干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历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为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