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九华楼

高阁临江可契心,兴来时得一登临。 山云浦树重重合,野水汀蒲日日深。 鸦背夕阳供晚哺,蝉迎凉吹试秋吟。 倚阑尽见诸峰出,如对风流李翰林。

译文:

那高耸的楼阁紧挨着江边,正合我心意,兴致来了的时候我就会登上这楼阁。 山间的云雾和水边的树木层层叠叠相互交织,野外的流水和水中小洲上的蒲草一天比一天长得茂密。 乌鸦背着夕阳的余晖飞回来觅食,仿佛在享用这傍晚的食物;蝉儿迎着凉爽的秋风,像是在试着吟唱秋日的歌谣。 我倚靠在栏杆上,能将周围的山峰尽收眼底,这些山峰就好像是那风流潇洒的李翰林站在我面前一样。
关于作者
宋代高翥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音同“著”)。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是江南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