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楼

老竹平分当建瓴,小楼从此擅高名。 地连云堞登临稳,栏俯晴江梦寐清。 一记自能追正始,三闲谁与续咸平。 涛音日日烟中落,依约焚香读易声。

译文:

把那老竹子均匀地劈开当作房瓦来覆盖屋顶,这座小楼从此就拥有了极高的名气。 竹楼所处地势高,与城墙上的望楼仿佛相连在一起,在这里登高望远十分安稳;倚靠栏杆俯瞰晴朗的江面,连做梦都觉得心境清净。 前人写过一篇关于竹楼的记文,它的文风自然能追赶上魏晋正始年间质朴刚健的风格;可如今,像王禹偁在咸平年间写下《黄州新建小竹楼记》那样三间小竹楼的雅事,又有谁能继续传承呢? 江涛的声音每天都在烟雾中渐渐消散,隐隐约约中,仿佛还能听到有人焚香诵读《易经》的声音。
关于作者
宋代高翥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音同“著”)。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是江南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