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录公犹未,瞥见白云方始彻果。 有超师之作,敢道端师翁语拙。 一生居淮不入浙,独弄单提这一著。 至于接三佛,控南堂,以一大藏,切入啰娘。 夫是之谓东山正续,毫发不移,亘千万世,源深流长者也。
赞五祖演和尚
译文:
这首赞文比较晦涩且涉及较多佛教相关内容和特定的宗教用语、典故,以下是大致的现代汉语翻译:
当初去参访录公的时候还未能真正彻悟,直到偶然见到白云禅师才终于明了佛法真谛。五祖演和尚有超越一般宗师的修为和见解,有人甚至敢说端师翁的话语都显得笨拙。
五祖演和尚一生居住在淮河一带而未曾进入浙江地区,独自秉持和运用那独特的佛法机锋这一妙法。
至于他接引三佛(可能指三位杰出的佛门人物),掌控南堂(或许是特定的佛教场所相关),把整部大藏经的佛法义理,融入到日常的教导之中。
这才称得上是东山法脉的正统延续,没有丝毫偏差,历经千世万世,就像源头深远而水流悠长的江河一样啊。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其浓厚的佛教专业色彩,这种翻译可能不能完全精准传达其中的所有内涵和深意。
关于作者
宋代 • 释法薰
释法薰(一一七一~一二四五),号石田,赐号佛海,俗姓彭,眉山(今属四川)人。年十六出家,从丹棱石龙山法宝院智明。年二十二薙发受具戒。南游湖湘,江西疎山柏庭文、怀衲裢皆延留之。未几至浙见无用全于天童,见秀岩瑞、空叟印于鄮峰。往依吴门穹窿破庵禅师,破庵迁吴兴凤山资福,使为知藏。资福散席,又遍谒灵隠松源岳、浄慈肯堂充、华藏遯翁演。后往霅川道场,即挽以分座。宁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入平江府高峰寺出世,八年,住平江府枫桥普明寺。十六年,住建康府太平兴国寺。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迁临安府净慈报恩光孝寺。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迁景德灵隠寺。淳祐五年卒,年七十五。为南岳下十九世,破庵祖先禅师法嗣。有《石田法薰禅师语录》四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大观撰《行状》。 释法薰诗,依《语录》卷次辑编为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