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叶子真赋汴吴两都极陈治乱之原仍有诗用杜遣怀韵见寄因和酬之

于皇永昌陵,食龟大梁都。 坐控天下枢,卜世周鼎俱。 圣贤六七作,夷夏同康衢。 怀鸩玩积安,厝火忘细娱。 黼京相与乐,兴亡视如无。 元气付一锢,膏血供百须。 但知豢富贵,金珠润黄垆。 岂料醉梦中,蛊瘵生华腴。 凄风暗离黍,斜阳渺烟芜。 空令老忠简,渡河死犹呼。 南来吴会雄,北望汴水枯。 迓续赤帝脉,覊縻黄头胡。 楚蜀壮襟带,江淮丰灌输。 以此图中原,所嗟欠谋夫。 平园旧宾客,清灯耿寒炉。 搔首宿感集,拊髀流光徂。 理乱有成鉴,天高不容呼。 拟古赋二京,举一通三隅。 谓堕狗监舌,宁老瓜芋区。 谁能齿臯朔,俳优杂星巫。 芙蓉归去来,月落长庚孤。

译文:

这首诗较长,我会逐句为你翻译。 ### 第一段:北宋的辉煌与隐患 - “于皇永昌陵,食龟大梁都” - 伟大的宋太祖长眠在永昌陵,宋朝定都在大梁(开封)。传说中宋初有“乌龟食米”的谶语,暗指宋朝国运,这里“食龟”可能与此传说相关。 - “坐控天下枢,卜世周鼎俱” - 大梁地理位置优越,能掌控天下的枢纽,宋朝就像周朝一样,本期望国运长久,能像周鼎象征的那样安稳传承。 - “圣贤六七作,夷夏同康衢” - 历经六七位贤明的君主治理,中原和边疆各族百姓都走上了安康的大道。 - “怀鸩玩积安,厝火忘细娱” - 可朝廷却像怀揣着毒酒却沉迷于长久以来的安逸,如同把火放在柴堆下却还在为小事寻欢作乐,全然不顾潜在的危险。 - “黼京相与乐,兴亡视如无” - 京都里的人们相互玩乐,将国家的兴亡大事看作无关紧要的事情。 - “元气付一锢,膏血供百须” - 国家的元气被禁锢,百姓的膏血被用来满足各种需求。 - “但知豢富贵,金珠润黄垆” - 权贵们只知道追求富贵,用金珠财宝填满自己的腰包。 - “岂料醉梦中,蛊瘵生华腴” - 谁能料到在这醉生梦死之中,国家的繁华富庶背后却滋生了如蛊病般的祸患。 ### 第二段:北宋的灭亡 - “凄风暗离黍,斜阳渺烟芜” - 凄凉的风笼罩着长满离黍(象征亡国之景)的大地,夕阳下是一片渺茫的荒烟野草,北宋灭亡后的景象凄惨荒凉。 - “空令老忠简,渡河死犹呼” - 只可惜像宗泽这样的老忠臣,临终前还呼喊着“渡河”,却最终也没能实现收复失地的愿望。 ### 第三段:南宋的局势 - “南来吴会雄,北望汴水枯” - 朝廷南迁后,吴会(今江浙一带)变得繁荣强盛起来,但向北望去,汴水已经干涸,昔日繁华的汴京已一片荒芜。 - “迓续赤帝脉,覊縻黄头胡” - 南宋延续着宋朝的血脉,试图笼络北方的少数民族(“黄头胡”指代北方少数民族)。 - “楚蜀壮襟带,江淮丰灌输” - 楚地和蜀地地势险要,如同国家的衣襟和腰带般重要,江淮地区物产丰富,能为国家提供充足的物资。 - “以此图中原,所嗟欠谋夫” - 凭借这样的条件本可以图谋收复中原,可惜的是缺少有谋略的人来策划。 ### 第四段:诗人的感慨 - “平园旧宾客,清灯耿寒炉” - 我就像平园主人杨万里(平园是杨万里的号)的旧宾客一样,对着清冷的灯光和寒冷的炉火。 - “搔首宿感集,拊髀流光徂” - 我挠着头,多年来的感慨涌上心头,拍着大腿感叹时光匆匆流逝。 - “理乱有成鉴,天高不容呼” - 国家的治乱兴衰是有历史借鉴的,但就像天那么高远,我的呼喊也无法被听到。 - “拟古赋二京,举一通三隅” - 我仿照古人写《二京赋》的方式,希望能通过一篇文章举一反三,让人们明白国家的兴衰道理。 - “谓堕狗监舌,宁老瓜芋区” - 我担心自己的文章会像司马相如那样被狗监之类的人嘲笑,但我宁愿在田园中种瓜种芋度过余生。 - “谁能齿臯朔,俳优杂星巫” - 谁愿意像东方朔、枚臯那样,和那些俳优、星巫之流混在一起,以滑稽取宠呢? - “芙蓉归去来,月落长庚孤” - 我还是像陶渊明那样采着芙蓉,归隐田园吧,看着月亮落下,长庚星孤单地挂在天空。
关于作者
宋代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临安县)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