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亭百韵

山川自高深,开辟由邃古。 长江泻岷峨,横亘截区宇。 东流为沔津,疏凿仗神禹。 襟带成奥区,都会称鄂渚。 环城得修冈,雄胜著台府。 上有江汉亭,凭高欲𬸣举。 云谯护左方,南楼以为辅。 飞甍立嶕嶤,才去天尺五。 星辰近梯级,岚霏日吞吐。 横陈极苍茫,万象互昂俯。 晴光敞双明,景物恣枚数。 炊烟接空翠,下列十万户。 榱栋出棱角,阛阓分脉缕。 川涂竞走集,水陆跨重阻。 东南引湖湘,西北控淮楚。 舟车所交属,人物森萃聚。 歌谣杂谐合,来往纷伛偻。 溟蒙尘蔽空,挥霍汗成雨。 游盖惊云飘,联辔识骖舞。 驱驰溢阡陌,时节相媚妩。 裾袖翳朝日,光曜烛绡组。 憧憧蚁迁穴,纭纭茧抽绪。 亭亭肆遐睎,一一可细覩。 至如城中边,万灶宅貔虎。 春秋谨教阅,什什而伍伍。 红旆罗旌幢,中军立旗鼓。 冰霜贯戈甲,雷霆震弓弩。 后先严车徒,坐作中规矩。 被庐犹晋搜,少长悉有序。 礼成既饮至,络绎还所部。 俯瞰了不遗,清流数鲂𫚈。 乃若天空澄,江色入环堵。 云水渺相接,斜阳落晴坞。 千艘卧平沙,片帆归远浦。 微茫泛一叶,咿轧响双橹。 报译认樯乌,航琛知海贾。 微阴转层峦,轻烟生宿莽。 栖鸟绝重澜,归鸿集寒屿。 夜深渔火明,孤洲记鹦鹉。 晴阴与朝暮,景色若夸诩。 方春及韶淑,鶑燕争鸣乳。 桃李出新妆,周张环绣黼。 修眉横柳堤,遗钿错花圃。 孟夏薰风来,草木自蕃舞。 翠幄帷清阴,密叶覆幽墅。 入林梯空旻,影团修月斧。 露掌逼高寒,金波沃肝腑。 隆冬雪纷飞,琼楼耀江浒。 万花著林端,晃不分细巨。 兹维四时媚,代谢听寒暑。 荣枯虽异撰,去来莫追拒。 彼动此静观,群鱼沸鼎釜。 纷纶各状态,天械发机杼。 或如怀袖物,俯拾恣所取。 或如海陆珍,搜罗寄庭庑。 或如观大驾,旄头先卤簿。 或如亲校猎,玉虬挖翠羽。 或富若武库,宝物穷积贮。 或丽若上林,鸟兽罗禁籞。 或纾若绮縠,或列若簨簴。 或背若相违,或进若相与。 或蓊若兴云,或林若率旅。 或惊若脱兔,或拱若礼鼠。 或若鸡出埘,或若马奔圉。 或变若龙蛇,或怪若猰貐。 或奋焉若雠,或比焉若侣。 或矫若怒嗔,或偃若戏侮。 或賸若赢余,或匮若贫窭。 或聚散翕忽,或纵横旁午。 或禽声咿嚘,高下参律吕。 或人语叫噪,历落写筐筥。 或以琴置膝,丝音宜搏拊。 或时棋满枰,石韵杂珩瑀。 或欹枕高眠,胡蝶梦栩栩。 或相对啜茶,舌本跃清语。 或暇日观书,肠腹自撑拄。 或乘兴飞觞,醉后忘尔汝。 或即境挥毫,图画入缣楮。 造物无尽藏,傥来亦何忤。 俛仰已陈迹,恍惚失处所。 达观萃兹亭,宇宙一秬黍。 斯亭名者谁,儒林得鼻祖。 昔贤维南轩,心学绍东鲁。 睠焉西南游,芳洲撷蓠荰。 遗墨尚淋浪,隶刻照亭柱。 迩来三十年,轩桷渐颓窳。 堂堂魏国孙,玉节莅兹土。 英声凛荆扬,盛事踵遐武。 曾侯庐陵秀,一笑不龃龉。 风月喜平分,江山藉宗主。 兴仆追前修,遗迹洊搜补。 飞翚抗雄梁,石花呈古础。 荒榛得奇观,幽思发新杼。 公余多胜概,往往压诸庾。 赓酬驾元白,光燄陵李杜。 领客共落成,而我亦同俎。 半生嗟镂冰,一字不堪煮。 乐事纪末颠,鸿笔媿燕许。 吾伊补书债,欵乃效渔父。 傥继竹枝词,编入武昌谱。

译文:

山川自然有其高深的态势,它们从远古时代就已开辟形成。长江从岷山和峨眉山奔腾而下,横亘在大地上,将区域分割开来。长江向东流形成了沔水的渡口,这河道的疏通开凿依靠的是大禹的神力。这里像衣襟和衣带一样环绕,成为了险要之地,而鄂州就被称作繁华的都会。 环绕着城池是长长的山冈,这里地势雄伟,州府衙门就坐落于此。上面有一座江汉亭,它高高矗立,仿佛要凌空飞起。云谯楼护卫在它的左边,南楼作为它的辅助。亭宇的飞檐高高翘起,仿佛高耸入云,离天只有一尺五的距离。星辰仿佛就在楼梯的台阶附近,山间的雾气早晚都在吞吐变幻。放眼望去,一片苍茫,世间万物高低起伏,相互映衬。 晴朗的日子里,阳光明亮,各种景物尽收眼底。那一缕缕炊烟与远处翠绿的山峦相连,下面分布着十万户人家。房屋的椽子和栋梁露出棱角,街市的布局如脉络般清晰。道路上行人车马竞相奔走聚集,水陆两路跨越重重险阻。这里东南连接着湖湘地区,西北控制着淮楚一带。车船往来不断,人群密密麻麻地聚集在一起。人们的歌谣和谐交融,来来往往的人弯腰前行,十分忙碌。尘埃弥漫,遮蔽了天空,人们挥汗如雨。出游的车盖如云朵般飘动,并排的马匹如同在舞蹈。人们在田间小路上奔驰,随着时节的变化展现出美好和谐的景象。人们的衣袖遮挡了早晨的阳光,身上的丝绸闪耀着光芒。人群来来往往,如同蚂蚁搬家,又像蚕茧抽丝一样纷繁。站在亭上极目远眺,一切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至于城中,驻扎着众多勇猛的军队。春秋时节,他们认真进行训练,队伍整齐有序。红色的旗帜和仪仗林立,中军树立着旗鼓。士兵们的盔甲如冰霜般闪亮,弓弩发射的声音如雷霆般震响。队伍前后排列整齐,一举一动都符合规矩。这就像晋国在被庐举行的大规模阅兵,无论老少都秩序井然。训练结束后,举行完饮至的仪式,士兵们络绎不绝地回到各自的营地。从亭上俯瞰,连江里的鲂鱼和𫚈鱼都能数得清楚。 当天空晴朗澄澈时,江水的颜色映入亭边。云水茫茫,相互连接,夕阳落在晴朗的山坞中。千艘船只静静地停靠在沙滩上,一片孤帆驶向远方的渡口。江面上隐隐约约有一叶小舟,船桨咿轧作响。从船上报信的标志能认出船的来历,从满载珍宝的船只可以知道是海上的商人。微微的阴云在山峦间流转,轻烟从荒草中升起。栖息的鸟儿越过重重波浪,归鸿聚集在寒冷的小岛上。夜深了,渔火闪烁,让人想起那座鹦鹉洲。无论晴天阴天,早晨傍晚,这里的景色都仿佛在自我夸耀。 春天来临,景色美好,黄莺和燕子争着啼鸣哺育幼鸟。桃花和李花换上新妆,如同绣锦般环绕四周。柳堤像美人的眉毛一样横卧,花圃中花朵如钿饰般错落。初夏时节,和暖的南风吹来,草木自然地摇曳舞动。翠绿的树荫像帷幕一样,茂密的树叶覆盖着幽静的别墅。走进树林,仿佛能登上天空,树影如团扇,又如月中砍树的斧头。亭上的石栏仿佛能触及高寒之处,月光如美酒滋润着人的肝腑。隆冬时节,大雪纷飞,江边的楼阁如琼楼玉宇般闪耀。树林顶端仿佛开满了万花,光芒耀眼,分不清大小。 这里四季景色迷人,随着寒暑交替而变化。万物的荣枯虽然不同,但它们的来去都无法抗拒。以一种宁静的心态去观察这世间的动态,就像看到群鱼在鼎釜中沸腾一样。各种事物纷繁复杂,各有姿态,仿佛上天在操纵着织布机。有的景象仿佛就在身边,俯下身就能随意拾取;有的景象如同海陆的珍宝,被搜罗到庭院之中。有的像观看帝王的大驾出行,先驱的旄头和仪仗队在前引导;有的像亲身参与校猎,良马奔腾,扬起翠羽。有的像富有的武库,宝物堆积如山;有的像美丽的上林苑,鸟兽被圈养在禁苑之中。有的景象舒缓如绮縠,有的排列整齐如钟架。有的相互背离,有的相互亲近。有的像涌起的云朵,有的像率领的军队。有的像受惊的兔子,有的像行礼的老鼠。有的像鸡出鸡窝,有的像马奔马圈。有的变化如龙蛇,有的怪异如猰貐。有的奋勇如仇敌,有的亲密如伴侣。有的昂首怒目,有的偃卧戏耍。有的富足有余,有的贫困潦倒。有的聚散迅速,有的纵横交错。 有时禽鸟的叫声咿咿呀呀,高低起伏,符合音律;有时人们的呼喊声嘈杂喧闹,错落有致地传入耳中。有的人把琴放在膝盖上,弹奏出悦耳的丝弦之声;有时棋盘上摆满棋子,落子的声音如玉石相碰。有的人斜靠着枕头高卧,做着如蝴蝶般美妙的梦;有的人相对而坐品茶,口中吐出清新的话语。有的人闲暇时读书,心中充满知识的力量;有的人乘兴举杯畅饮,醉后忘记了彼此的称谓。有的人在这美景中挥毫泼墨,把图画绘在绢纸上。 大自然有着无尽的宝藏,偶然间的相遇又有什么抵触呢?俯仰之间,这些景象都已成为过去,恍惚间仿佛失去了所处的位置。以豁达的眼光在这亭中汇聚,会觉得宇宙就像一粒秬黍般渺小。 这座亭子是谁命名的呢?是儒林的鼻祖。昔日的贤士张南轩,传承了东鲁的儒家心学。他曾到西南游玩,在芳洲采摘蓠荰。他留下的墨迹依然洒脱,刻在亭柱上熠熠生辉。近来三十年,亭子的梁柱逐渐破败。堂堂魏国公的子孙,手持符节来到这片土地。他的英名威震荆扬地区,他继承前人的盛事继续前行。曾侯是庐陵的杰出人才,为人和善,与人相处融洽。他喜欢与众人分享这风月之美,成为这江山的主宰。他振兴这破败的亭子,追寻前人的风范,不断搜寻补全遗迹。亭子的飞檐像鸟展翅般撑起雄伟的梁木,古老的石柱础上石花绽放。在荒芜的榛莽中发现了这奇特的景观,引发了新的幽思。他公务之余常来欣赏美景,所作的诗文往往超过了前人。他与友人的唱和之作堪比元稹和白居易,光芒甚至超越了李白和杜甫。亭子落成时,他带领宾客一同庆贺,我也参与其中。我半生的文字如同镂冰一样没有价值,一个字都不值得推敲。我记录下这乐事的始末,惭愧自己没有像燕国公张说、许国公苏颋那样的大手笔。我只能像书生一样补还读书的债,像渔父一样悠然吟唱。倘若能续写竹枝词,将其编入武昌的诗谱之中。
关于作者
宋代郑清之

暂无作者简介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