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楠

彼美庭楠植,基培几十年。 夜来全庇月,晓去薄生烟。 万叶光齐动,双株影共圆。 幽楼疑有鹤,清响为留蝉。 饮对传三雅,琴依按七弦。 河阳花自媚,彭泽柳空眠。 势翳门阑静,阴清几案鲜。 不才逢讼简,吟遶强成篇。

译文:

在庭院中,那棵美丽的楠树栽种在这里,已经有几十年了。 夜晚时分,它那繁茂的枝叶完全遮住了月光,仿佛为大地撑起了一把巨大的伞;清晨的时候,它的周围轻轻弥漫着一层薄薄的烟雾,如同披上了一层梦幻的纱衣。 微风吹过,那成千上万的叶子都闪烁着灵动的光泽,仿佛一起欢快地舞动;庭院里的这两棵楠树,它们的影子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一个圆润的轮廓。 幽静的楼阁旁,看着这楠树,仿佛有仙鹤栖息其中;那清幽的声响,似乎是蝉儿留恋着它而发出的鸣唱。 我在楠树下饮酒,与友人传递着三种不同的酒杯,尽情享受这闲适的时光;还靠着楠树抚琴,手指轻按琴弦,弹奏出美妙的旋律。 河阳的繁花固然娇艳妩媚,彭泽的柳树也不过是徒然静卧。 而这庭楠的气势遮蔽了门庭,让周围显得格外安静;它洒下的清凉树阴,使得桌案都仿佛变得清新明亮起来。 我这没什么才华的人,恰好遇上诉讼之事稀少的闲暇时光,便绕着庭楠踱步,勉强写成了这篇诗篇。
关于作者
宋代赵抃

赵抃(一○○八~一○八四),字阅道(一作悦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是士,除武安军节度推官。历知崇安、海陵、江原三县,通判泗洲。至和元年(一○五四),召为殿中侍御史。嘉祐元年(一○五六),出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旋改益州。召为右司谏,因论事出知虔州。英宗即位,奉使契丹,还,进河北都转运使。治平元年(一○六四),出知成都。神宗立,以知谏院召还,秋,擢参知政事。熙宁三年(一○七○),因反对青苗法去位。历知杭州、青州、成都、越州,复徙杭州。元丰二年(一○七九)二月,以太子少保致仕。退居于衢。七年卒,年七十七。谥清献。有《清献集》十卷。事见《东坡集》卷三八《赵清献公抃爱直之碑》,《宋史》卷三一六有传。 赵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献集》(十卷,其中诗五卷)为底本,校以宋景定元年陈仁玉刻元明递修十六卷本(其中诗七卷,简称陈本,书藏北京图书馆)、明成化七年阎铎刊本(简称阎本,藏上海图书馆)、明嘉靖四十一年杨准序汪旦刊本(简称杨本,藏华东师大图书馆)、一九二二年赵氏仿宋重刊本(简称赵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六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