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三兄得书喜授掌庾

区区宦况远南州,长得归鸿与寄愁。 已胜折腰嗟五斗,岂辞衔尾运千舟。 冰含白玉期无累,路迫青云愧可求。 家有旧埙流韵远,勉将文藻赞宸猷。

译文:

我在这偏远的南方州郡为官,那情形实在是微不足道。好在时常能收到远方的书信,就像归来的大雁给我捎来排遣忧愁的慰藉。 我已经比那为五斗米而折腰的人强多了,又怎会推辞像首尾相连的船只那样辛苦地运送千舟物资的差事呢。 我要像那蕴含着白玉般纯净的冰一样,期望自己在任上能没有丝毫的牵累和污点。我虽离那青云直上的仕途很近了,可心里却很愧疚,觉得自己实在没什么值得追求如此高位的地方。 家中兄长就像那古老的埙,吹出的音韵悠长深远。我也要努力用自己的文采来辅佐君王的谋略。
关于作者
宋代赵抃

赵抃(一○○八~一○八四),字阅道(一作悦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是士,除武安军节度推官。历知崇安、海陵、江原三县,通判泗洲。至和元年(一○五四),召为殿中侍御史。嘉祐元年(一○五六),出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旋改益州。召为右司谏,因论事出知虔州。英宗即位,奉使契丹,还,进河北都转运使。治平元年(一○六四),出知成都。神宗立,以知谏院召还,秋,擢参知政事。熙宁三年(一○七○),因反对青苗法去位。历知杭州、青州、成都、越州,复徙杭州。元丰二年(一○七九)二月,以太子少保致仕。退居于衢。七年卒,年七十七。谥清献。有《清献集》十卷。事见《东坡集》卷三八《赵清献公抃爱直之碑》,《宋史》卷三一六有传。 赵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献集》(十卷,其中诗五卷)为底本,校以宋景定元年陈仁玉刻元明递修十六卷本(其中诗七卷,简称陈本,书藏北京图书馆)、明成化七年阎铎刊本(简称阎本,藏上海图书馆)、明嘉靖四十一年杨准序汪旦刊本(简称杨本,藏华东师大图书馆)、一九二二年赵氏仿宋重刊本(简称赵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六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