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派从江垠,邀流入农畎。 淙淙来源深,㶁㶁度沟浅。 园穿萧艾芟,堑断荆剪。 疏功浃长长,溉利和步远。 田观疑泽潴,坎听类瓴建。 北溟归凿池,幽岳漾装𪩘。 泻埤纹湍驶,回湾波细转。 过窦石眼窥,经虚土口吮。 浮行值落叶,浸长逢生藓。 孤鹤眼怪觇,纤鱼鬣跳展。 中沈无秽淤,底浄有纹{石霝}。 映苇色莫分,喧琴韵难辨。 增霖人闹蛙,涵月夜惊犬。 侵篁鞭起萌,逼水低垂菌。 怜黄浇菊篱,惜紫沃兰畹。 吏咨窑甓甃,童戏芒车卷。 灌携令手劳,漱掬致腰俛。 庭秋临加凉,轩夏尚消烜。 我矜近济能,僮贺遥汲免。 贮戺埋巨甔,归厨架修笕。 供掏饭盎粮,给澳羹鼎脔。 调药修臼饵,煎茶试罗荈。 坐客频泛觞,蹲儿屡洗砚。 聆寒心脱烦,挹冷酒除湎。 壅挑筇步随,静看髭吟撚。 高怀造文摅,清兴团诗遣。 瑰章非俗成,怪句自幽选。 涌词波翻瀛,绵意绪抽蠒。 书丹字隶行,款碣石磨琬。 题为引流篇,记耳非自衒。
引流联句
译文:
从江边引出支流,将江水引入农田的沟渠。水流淙淙作响,源头深远;波光粼粼地流过浅浅的水沟。
穿过园子,除去萧艾等杂草;截断壕沟边的荆条。疏导水流的工程很是长久,灌溉的便利随着脚步能延伸很远。
放眼望去,农田好似水泽一样,水流在坑洼处发出像高屋建瓴般的声响。向北开凿水池,就如同能收纳北海之水;装点假山,仿佛清幽的山岳荡漾在其中。
水从高处倾泻到低洼处,湍急的水流泛起纹路;在弯曲的水湾处,细波缓缓转动。水从石缝间的小孔流过,就像石眼在窥视;从松软的土洞经过,好似土口在吮吸。
水面上漂浮着落叶,水中的苔藓不断生长。孤鹤好奇地凝视着这水流,小鱼摆动着鱼鳍欢快地跳跃。
水的中间没有污秽淤积,水底干净,还有带着纹理的石头。水和芦苇的颜色相互交融难以分辨,水流声和琴音喧闹在一起也难以区分。
雨水增多时,人声和蛙鸣交织;月光映照在水面上,惊到了夜晚的犬吠。
水流浸润着竹林,新笋开始萌生;靠近水边的地方,低垂着菌类。
怜惜那黄色的菊花,为菊篱浇水;爱惜紫色的兰花,浇灌兰园。
官吏咨询用砖瓦砌井壁的事,孩童嬉戏着滚动着用芒草编的小车。
提着水灌溉让人双手劳累,弯腰掬水漱口也很费劲。
庭院到了秋天愈发凉爽,轩阁在夏天也能消除暑热。
我自夸有就近取水济世的能力,僮仆庆贺免去了到远处汲水的麻烦。
在台阶边埋下巨大的水缸蓄水,厨房里架起长长的竹笕引水。
用引来的水淘米做饭,为煮羹的鼎添水切肉。
用水调配药物制作丸药,煎茶时试用新茶。
宾客们频繁举杯饮酒,小孩多次洗砚磨墨。
聆听着水声,心中摆脱了烦恼;舀着清凉的水,酒意也消散了。
拿着竹杖随意漫步,静静地看着自己捻着胡须吟诗。
怀着高尚的情怀抒发文章,带着清雅的兴致创作诗篇。
华美的文章并非世俗的风格,奇特的诗句是从幽思中精心挑选出来的。
涌出的词句如大海的波涛翻涌,绵长的情意像蚕丝一样抽引不断。
书写时字体有隶书有行书,在磨好的光滑石碑上刻下落款。
将此诗题为《引流篇》,记录这件事并非是自我炫耀。
关于作者
宋代 • 赵抃
赵抃(一○○八~一○八四),字阅道(一作悦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是士,除武安军节度推官。历知崇安、海陵、江原三县,通判泗洲。至和元年(一○五四),召为殿中侍御史。嘉祐元年(一○五六),出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旋改益州。召为右司谏,因论事出知虔州。英宗即位,奉使契丹,还,进河北都转运使。治平元年(一○六四),出知成都。神宗立,以知谏院召还,秋,擢参知政事。熙宁三年(一○七○),因反对青苗法去位。历知杭州、青州、成都、越州,复徙杭州。元丰二年(一○七九)二月,以太子少保致仕。退居于衢。七年卒,年七十七。谥清献。有《清献集》十卷。事见《东坡集》卷三八《赵清献公抃爱直之碑》,《宋史》卷三一六有传。 赵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献集》(十卷,其中诗五卷)为底本,校以宋景定元年陈仁玉刻元明递修十六卷本(其中诗七卷,简称陈本,书藏北京图书馆)、明成化七年阎铎刊本(简称阎本,藏上海图书馆)、明嘉靖四十一年杨准序汪旦刊本(简称杨本,藏华东师大图书馆)、一九二二年赵氏仿宋重刊本(简称赵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六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