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劝粜

阳和二月春,草木皆生意。 那知田野间,斯人极憔悴。 殷勤问由来,父老各长喟。 富室不怜贫,千仓尽封闭。 只图价日高,弗念民已弊。 去年值饥荒,自分无噍类。 幸哉活至今,且复遇丰岁。 庶几一饷乐,养育谢天地。 岂期新春来,米谷更翔贵。 况又绝市无,纵有湿且碎。 何由充饥肠,何由饱孥累。 恨不死荒年,免复见忧畏。 我闻父老言,痛切贯心肺。 行行至平洲,景象顿殊异。 白粲玉不如,一升才十四。 问谁长者家,作此利益事。 父老合掌言,子文姓陈氏。 起家本儒生,畴昔乐赈施。 忆昨艰食时,巨室争谋利。 米斗三百余,独收七十二。 三都数千口,受彼更生惠。 开库质敝衣,假此赒贫匮。 取本不取息,所活岂胜计。 我曹非此翁,久作沟中胔。 吁嗟薄俗中,乃有此高义。 吾邦贤使君,爱民均幼稚。 一闻平粜家,褒赏无不至。 或与旌门闾,或与锡金币。 独有颍川翁,宠光未之被。 故作行路谣,庶彻铃斋邃。 且俾殖利徒,闻风默知愧。 并生穹壤间,与我皆同气。 富者盍怜贫,有如兄恤弟。 恻隠仁之端,人人均有是。 顽然铁石心,何异患风痹。 不仁而多财,聚易散亦易。 惟有种德家,福禄可长世。 不闻眉山苏,盛美光传记。 卖田救年荒,生子为国器。 不见南浦毛,一惟利是嗜。 积谷幸年荒,生子遭黥隶。 天道极昭明,勿作幽远视。 谁欤为斯谣,西山真隠吏。

译文:

在温暖和畅的二月春天里,草木都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可谁能想到在田野之间,百姓们却极度憔悴。 我关切又诚恳地询问其中缘由,父老们都长长地叹息。他们说富人家不怜惜穷人,把所有装满粮食的仓库都紧紧封闭。这些富人只想着粮食价格一天天涨高,根本不考虑百姓已经困苦不堪。 去年遭遇饥荒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自己这辈人没活路了,肯定会饿死。幸运的是活到了现在,而且还赶上了丰收年。本以为能暂时享受一下安乐,好好养育家人来感谢天地。 谁能料到新春一到,米谷的价格却涨得更高了。况且集市上几乎都没米卖,就算有也是潮湿且破碎的。百姓们拿什么来填饱肚子,又拿什么来养活妻儿呢?他们甚至悔恨自己没在荒年就死去,这样就不用再面对现在的忧愁和恐惧。 我听了父老们的话,内心悲痛,像被利器穿透心肺一般。我一路前行到了平洲,这里的景象却与别处大不相同。这里的白米洁白如玉,一升只要十四文钱。 我问这是哪家善良人家做的好事,父老们合掌告诉我,是姓陈名子文的人家。陈家原本是读书人家出身,以前就喜欢救济他人。回忆起过去缺粮的时候,那些大户人家都争着谋取私利,一斗米卖到三百多文,只有陈家只收七十二文。三个村子的几千人口,都得到了陈家给予的重生恩惠。陈家还打开仓库,让百姓用破旧衣服抵押换米,借此来救济贫困的人。他们只收回本钱不收取利息,救活的人多得数都数不清。 我们这些人如果没有陈翁的救助,早就成了沟渠里的尸骨了。唉,在这世风浅薄的社会中,竟然有这样高义之人。 我们州有贤明的长官,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一旦听说有平价卖粮的人家,各种褒奖赏赐都不会少。有的被在门前立牌坊表彰,有的被赐予金银钱币。唯独颍川的陈翁,还没有得到这样的荣耀。 所以我写下这首民谣,希望能传到长官的耳中。也让那些只图私利的人,听到后默默地感到羞愧。大家都生活在天地之间,和我都是一样的人。富人为什么不能怜惜穷人呢,就像兄长体恤弟弟一样。同情心是仁爱的开端,每个人都应该有。那些心肠像铁石一样冷酷的人,和患了风痹病不能行动的人有什么区别呢?不仁义却拥有很多财富,聚敛财富容易,失去也容易。只有那些积德行善的人家,才能世世代代享受福禄。 难道没听说过眉山的苏家吗?他们卖掉田地救助饥荒,后来子孙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才,美好的事迹载入史册。也没看见南浦的毛家吗?一心只贪图利益,趁着荒年囤积粮食,结果子孙却遭受黥刑沦为奴隶。 上天的法则是非常清楚明白的,不要把它想得那么遥远神秘。是谁写了这首民谣呢?是西山的隐士真德秀。
关于作者
宋代真德秀

暂无作者简介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