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学袁侍郎以朝鲤豢龙两图见寄索和 豢龙

乾坤包万有,纳纳百囊罟。 人位乎两间,利与害为御。 一气贯四时,五风偕十雨。 神龙以为畜,扰御不予侮。 河有背负图,庭无漦流女。 义理之不明,人情自疑沮。 范围吾职分,往往若违拒。 同室操戈鋋,一身隔肺腑。 帝王豢龙意,弃置那复取。 四灵非不灵,有不得其所。 生息之相吹,古今镇如许。 古人体天意,万物我其主。 虫莫知于龙,拊循如士伍。 今何故无人,亦足验胸府。 声和凤来仪,心平辔如组。 矧伊人中瑞,治乱系嘿语。 欲入而闭门,谁出不由户。 兹事阙人心,作诗附农圃。

译文:

天地之间包容了世间万物,就像那众多的囊袋和渔网收纳着一切。 人类处在天地这两者之间,常以利益和祸害为指引。 一股浩然之气贯穿四季,良好的气候风调雨顺。 本来神龙是可以被驯养的,人们能驯服驾驭它而不被它欺侮。 上古时黄河中有龙马背负着图出现,宫廷里也没有龙的唾液化为女子的怪异之事。 然而如今义理得不到阐明,人们的内心自然充满疑虑和沮丧。 我们本应在自己的职分范围内行事,可常常却像在抗拒一样。 同处一室的人却操起武器互相争斗,就好像一个人的身体里肺和腑相互隔阂。 帝王驯养神龙的深意,如今被人们弃置一旁不再理会。 麟、凤、龟、龙这四灵并非不灵异,只是有时它们也得不到合适的生存环境。 万物之间相互依存、生生不息,从古至今一直都是如此。 古代的贤人体察上天的旨意,把万物都当作自己所主宰的。 龙算是最有灵性的生物了,古人却能像管理士兵一样安抚它。 可如今为什么没有这样的人了呢?这也足以检验出人们内心的境界。 声音和谐时凤凰会来朝拜,心境平和时缰绳就像丝带一样整齐。 况且人中的贤才就如同祥瑞,国家的治乱兴衰都和他们的言语、沉默息息相关。 想要进入却关闭了门,可谁出门又能不经过门户呢? 这件事关乎人心,我写下这首诗把它交付给从事农耕的人们。
关于作者
宋代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