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尚书知泸州

断鴈怀归芦叶秋,离鸾感照菱花羞。 五更呼儿拭残泪,淹速有命吾归休。 殿头三拜疏,去意浩莫收。 内前宣辞赐颜色,外间祖帐如云稠。 往年长安道,笑谈取公侯。 白璧抵山车断流,黄金牣屋花满楼。 万钉围腰笏头带,廷绅啧啧悬两眸。 吁嗟此何物,白尽人间头。 二十年重来,见此勇退杨泸州。 平生志气未肯倾,卷怀归洗岷峨愁。 我往送之门,感事增百忧。 怱怱别公上车去,怕鬼见笑君奚留。

译文:

在芦花飘飞、秋意渐浓的时节,失群的孤雁怀着归乡之情在空中徘徊;离别的人儿对着菱花铜镜,如同孤单的鸾鸟一般,因伤感而面露羞色。 五更时分,呼唤着儿子为自己擦拭残留的泪水,心中想着人生的顺逆沉浮都是命中注定,我也该归隐了。 在宫殿前三次跪拜呈上奏疏,那归隐的心意无比坚决,不可收回。在皇宫前,皇上宣旨辞行并和颜悦色地相待,宫外为其饯行的人多得像云一样稠密。 往年在长安的大道上,有人谈笑之间就获取了公侯之位。他们出行时,那用白璧装饰的车辆多得能阻断道路的交通,家中堆满了黄金,连楼阁上都繁花似锦。他们腰间围着饰有万颗钉饰的笏头带,朝廷官员们啧啧赞叹,眼睛直勾勾地盯着。 可叹啊,这些功名利禄算得了什么呢,让世间多少人愁白了头。 二十年后我再次回到这里,见到了这勇于急流勇退的杨尚书要去泸州赴任。 他平生的志气未曾被磨灭,如今收起抱负,准备回到岷峨之地,洗去心中的忧愁。 我前往城门为他送行,感慨往事,心中增添了许多忧虑。 匆匆与他告别,看着他上车离去,我心想,要是留恋不去,怕要被鬼笑话,你又何必停留呢。
关于作者
宋代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