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左绵书怀呈荣州绵州二兄

岁行析木予去国,鹑尾之年才返室。 东西南北著此身,水陆二千三百日。 或云子非善谋身,幸生斯世同斯人。 胡为嘐嘐苦自好,轻辞富贵重绝贫。 五谿之滨有何好,兀坐六年不知老。 夔门待汝有何恶,要把山林易旌纛。 予闻其言心自语,吾非斯人而谁与。 独嗟行止各有时,龙蛰鸿归亦其所。 洋州拔将鸠余民,仰空待救人不闻。 黎州边丁戍内郡,空养赤子防西门。 绵州近阸剑龙路,列雉惊奔渠不顾。 叙州平蛮亦良苦,卒以忧劳弃予去。 见危授命理之常,苟得死所庸何伤。 所忧人己两无益,燕蝠晨暝徒皇皇。 鹤山之颠一亩宫,我名吾亭日愿丰。 只祈天心速悔祸,雨禾雨麦苏民穷。 有粮饷士可卫民,有民给耕可供军。 民相资护关塞,又须监牧长得人。 规摹便立久安势,不作目前苟偷计。 弟兄归与里父师,长对春风赋常棣。

译文:

这是一首长诗,以下是逐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岁月流转到了析木星次的时候我离开了京城,到鹑尾星次那年才回到家中。 我这一生辗转于东西南北各地,在水陆奔波了两千三百多天。 有人说我啊,不善于为自身谋划,有幸生在这个时代和众人一样。 为何还要夸夸其谈地苦苦坚守自我的操守,轻易地辞去富贵而甘愿陷入极度贫困呢? 五谿那个地方有什么好的呀,我独自在那里枯坐了六年都没感觉自己变老。 夔门等你去任职又有什么不好,却非要把山林生活换成执掌军旗(为官之责)。 我听了这些话心里暗自思量,除了我这样坚守道义的人还能和谁同道呢。 只是感叹人的行动和止息都有各自的时机,就像龙蛰伏、鸿归去都有它们合适的地方。 洋州提拔将领去聚集剩余的百姓,百姓们仰望天空等待救援却无人问津。 黎州的边丁被征调到内地郡县驻守,白白地供养着年轻人却只是为了防备西门。 绵州临近剑门和龙州的要道,城墙边百姓惊慌奔逃而当官的却不管不顾。 叙州平定蛮族之乱也十分辛苦,那人最终因为忧劳过度离我而去。 遇到危难挺身而出献出生命是理所应当的,倘若能死得其所又有什么可悲伤的呢。 我所担忧的是对自己和他人都没有益处,就像燕子和蝙蝠在早晚时分徒然地慌乱忙碌。 鹤山山顶有我小小的一处居所,我把亭子命名为“愿丰”。 只祈求上天能赶快悔悟降下灾祸的过错,让雨水滋润禾苗和麦子,使百姓从穷困中苏生。 有粮食就可以供给士兵从而保卫百姓,有百姓耕种就可以提供军需。 百姓相互资助守护关塞,又需要监管和放牧的官员都是合适的人才。 要规划建立起长治久安的形势,而不是只做眼前苟且偷安的打算。 弟兄们啊,我们回去和乡里的父老师长们在一起,长久地面对春风吟诵《常棣》这首兄弟友爱的诗篇。
关于作者
宋代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