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成之求虚舟诗

黄君求我古诚州,求之不得还西游。 所求易予胡不予,渠家自弄庄生舟。 庄生传之贾太傅,便将死生同浮休。 我家舟子与渠别,中孚之象刚包柔。 仰山俯泽乘巽木,藏离伏坎含坤牛。 中间至虚若无物,实理备具非空浮。 此在太玄首黄宫,其于参同居中洲。 会通古今贯微显,上下天地同周流。 人将百年等浮沤,我以千载为春秋。 我言似大而非夸,人人皆有不自求。 黄君不信谓予赫,我自姬孔君庄周。

译文:

黄君来找我,想求关于古诚州的东西,没求到之后便向西去远游。明明所求的东西很容易给予,可我为什么没给呢?是因为他自己在摆弄庄子所讲的那种“舟”。 庄子把关于生死的道理传给了贾谊,他们都将死生看作如同漂浮与休止一般平常。而我所说的“舟子”和他们所讲的不同,我所说的是《中孚》卦象,刚健包容着柔顺。 这卦象上有山、下有泽,乘着巽木,内含离火、潜藏坎水,还蕴含着坤牛之象。它的中间看似虚空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但实际上各种实理完备,并非空洞虚无。 这道理在扬雄《太玄经》里对应着黄宫,在邵雍《皇极经世书》中和“参”同居中洲。它能融会贯通古今之事,贯穿细微与显著的道理,与天地上下一同周流不息。 别人把百年人生当作像泡沫一样短暂易逝,而我把千年岁月看作一个春秋。我的话看似夸大其实并非虚夸,因为每个人都有这样的道理,只是自己不去探求罢了。 黄君如果不信,说我是在大放厥词,那我所依据的是周公、孔子的思想,而你信奉的是庄周的学说。
关于作者
宋代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