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前韵答赋 其二

秋到山川自童涸,春回草木又勾尖。 阴机尽处雷居地,月魄生时日在崦。

译文:

秋天来临的时候,山川就像孩童的头顶一样干涸,没了生机与润泽,大地一片萧索。等到春天回转,草木又都抽出了尖尖的嫩芽,重新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当那隐藏的自然变化的玄机发展到尽头的时候,原本应该在天空轰鸣的雷声仿佛被禁锢在了地底。而当月亮的光辉开始逐渐生发的时候,太阳却已经渐渐落到了崦嵫山(传说中太阳落山的地方)后面去了。
关于作者
宋代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