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粲万象,孰妙孰徼。 卓彼南山,目游心讨。 露气澄澈,浄不容扫。 瑟瑟风松,剪剪烟筿。 甘梦未觉,一声晨鸟。 恐随宾送,岁月空老。 整冠危坐,抱膝自笑。 天际飞鸿,健翮矫矫。 一念既彻,何远不到。 我卷我书,岂其弗考。 万动纷起,万虑冥澡。 斯物之格,斯理之奥。 随寓随得,靡间昏晓。 云麓固夷,石壁非峭。 目在而察,炯炯独燎。 有临泰华,或视以渺。 山岂不崇,乃见之小。 扁亭者谁,有揭斯表。
和讷斋题晓山亭
译文:
世间的道理清晰地展现于万事万物之中,谁能说清其中哪些是微妙的,哪些是幽隐难测的呢?
那雄伟的南山矗立在那里,我用眼睛观赏,用心去探寻其中的奥秘。
清晨的露气清澈透明,干净得仿佛都不容人去清扫。
风吹过松树,发出瑟瑟的声响,如烟的竹子在风中摇曳,像是被裁剪过一样。
我还沉浸在甜美的梦乡中尚未醒来,一只晨鸟的啼鸣声将我唤醒。
我担心时光会随着宾客的往来而悄然流逝,自己最终只能在岁月中徒然老去。
于是我整理好帽子,端正地坐着,抱着膝盖,独自微笑。
看那天边的飞鸿,强健的翅膀矫健地飞翔。
一旦心中的念头通达透彻,还有什么远方不能到达呢?
我合上自己的书,难道这不是一种思考和探索吗?
世间各种纷扰的活动纷纷涌起,但我的万千思绪却在这自然中得到了沉静的洗涤。
能够穷究事物的原理,才能领悟到其中深刻的道理。
无论身处何地,无论何时,都能有所收获,不分白天和黑夜。
云间的山麓本来就很平坦,石壁也并非陡峭险峻。
只要用心去观察,目光敏锐如独自燃烧的火焰,就能洞察一切。
有的人面对泰山和华山这样的名山,却可能觉得它们渺小。
山难道不高大吗?只是因为看待的方式不同,才会觉得它小。
是谁给这座亭子题了匾额呢?这匾额揭示了如此深刻的道理啊。
关于作者
宋代 • 杜范
杜范(一一八二~一二四五),初字仪甫,改字成己(《漫塘集》卷一九《杜成己字序》,《宋史》本传作成之),学者称立斋先生,黄岩(今属浙江)人。宁宗嘉定元年(一二○八)进士,调金坛尉,再调婺州司法参军。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为主管户部架阁文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授军器监丞。累迁监察御史。以劾郑清之,出为江东提点刑狱。嘉熙二年(一二三八)知宁国府。四年,迁权吏部侍郎兼侍讲,改礼部尚书兼中书舍人。淳祐二年(一二四二),擢同签书枢密院事,四年,迁同知枢密院事。五年卒,年六十四,谥清献。有《清献集》十九卷。事见清同治吴县孙氏刻《杜清献公集》卷首黄裳《戊辰修史丞相杜范传》,《宋史》卷四○七有传。 杜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明刻《杜清献公集》(简称明本,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并酌校《两宋名贤小集·清献集》(简称名贤集)。明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