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

东南富山水,杰气钟雁峰。 巨灵排屭赑,妙力开鸿蒙。 断崖据险绝,峭壁凌寒空。 分岑献万状,转盼无一同。 或叠如锦缬,或铸如青铜。 或前如舞凤,或却如飞鸿。 或伏如卧虎,或矫如游龙。 并如兄语弟,差如儿对翁。 锐如笔露颖,岐如剪开锋。 二湫分大小,二灵俨西东。 古语聊近似,天巧难形容。 我久埋世埃,幸此拔天风。 应接费耳目,磈磊罗心胸。 有僧本儒家,伴我追云踪。 攀跻不知劳,指引殊未穷。 胡然便语别,问之以涕从。 为渠游兴尽,生我归意浓。 出计无草草,回涂复匆匆。 还此未了缘,邂逅须有逢。

译文:

在东南地区,有着丰富秀丽的山水风光,而那神奇灵秀的气象都聚集在了雁荡山的群峰之中。就好像是大力神施展神力,推动着巨大的石头,以精妙的力量开辟了这混沌初开般的壮美景观。 那陡峭的山崖占据着险峻至极的地势,直立的石壁在寒冷的空中显得格外冷峻。众多的山峰各自呈现出万千不同的姿态,只要你稍微转动一下目光,看到的景色就绝不相同。 有的山峰层层叠叠,就像色彩斑斓的锦缎;有的山峰仿佛是用青铜铸造而成,古朴厚重。有的山峰向前伸展,如同翩翩起舞的凤凰;有的山峰向后退去,好似展翅高飞的鸿雁。有的山峰低伏着,如同卧在地上的猛虎;有的山峰高高扬起,如同游动的蛟龙。 它们有的并排而立,就像兄弟在亲切交谈;有的高低错落,仿佛孩子在面对长辈。有的山峰尖锐得如同毛笔露出的笔尖;有的山峰分叉开来,好似剪刀刚剪开的锋刃。 大龙湫和小龙湫一分为二,各有大小;灵峰和灵岩庄重地屹立在西边和东边。古人的话语只能给出大概相似的形容,可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实在难以用言语准确描绘。 我长久地埋没在尘世的尘埃之中,有幸来到这里,仿佛被天风托起。这里的美景让人应接不暇,看也看不完,听也听不够,心中也如同堆满了奇珍异宝一般。 有一位原本是读书人的僧人,陪伴着我追寻那云雾的踪迹。我们攀登山路也不觉得劳累,他给我指引着各种美景,似乎永远也说不完。 可他却突然要和我告别,我问他原因时,他竟落下泪来。因为他的游兴已尽,这也让我产生了浓浓的归意。 原本计划好的出游不能草率结束,可回程时我却又行色匆匆。我和这雁荡山还有未完成的缘分,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再次相逢。
关于作者
宋代杜范

杜范(一一八二~一二四五),初字仪甫,改字成己(《漫塘集》卷一九《杜成己字序》,《宋史》本传作成之),学者称立斋先生,黄岩(今属浙江)人。宁宗嘉定元年(一二○八)进士,调金坛尉,再调婺州司法参军。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为主管户部架阁文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授军器监丞。累迁监察御史。以劾郑清之,出为江东提点刑狱。嘉熙二年(一二三八)知宁国府。四年,迁权吏部侍郎兼侍讲,改礼部尚书兼中书舍人。淳祐二年(一二四二),擢同签书枢密院事,四年,迁同知枢密院事。五年卒,年六十四,谥清献。有《清献集》十九卷。事见清同治吴县孙氏刻《杜清献公集》卷首黄裳《戊辰修史丞相杜范传》,《宋史》卷四○七有传。 杜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明刻《杜清献公集》(简称明本,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并酌校《两宋名贤小集·清献集》(简称名贤集)。明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