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辛勤历万艰,精神见性本无还。 齐眉自可供瓢乐,携手何须去鹿山。 谓介谓通非所在,不夷不惠处其间。 自怜尘俗心犹在,即席抠衣愿少闲。
伏蒙赐和复用韵二章拜呈可谓出丑衒媸惟自叙鄙怀并以见区区敬慕之意姑惟教之是所愿也 其二
译文:
承蒙您赐诗相和,我又依照原韵创作两章呈上,这真可谓是出丑现拙啦。我只是借此来诉说自己内心的想法,同时也表达我那微不足道的敬慕之情,只希望能得到您的教诲,这是我内心所期盼的。下面是第二首诗的翻译:
为了学习道义,我历经了万千艰难,人的精神和本性其实是本就存在、不会消散的。
夫妻之间相敬如宾,即便过着用瓢饮水的清苦生活,也能自得其乐,又何必一定要携手前往鹿山隐居呢。
说人耿介或者通达,其实都不重要,不必像伯夷那样过于清高,也不必像柳下惠那样过于随和,只需处在两者之间,把握好分寸就好。
我自己哀叹心中还留存着尘世的俗念,在这宴席之上,我恭敬地提起衣襟,希望能有片刻闲暇聆听您的教诲。
关于作者
宋代 • 杜范
杜范(一一八二~一二四五),初字仪甫,改字成己(《漫塘集》卷一九《杜成己字序》,《宋史》本传作成之),学者称立斋先生,黄岩(今属浙江)人。宁宗嘉定元年(一二○八)进士,调金坛尉,再调婺州司法参军。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为主管户部架阁文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授军器监丞。累迁监察御史。以劾郑清之,出为江东提点刑狱。嘉熙二年(一二三八)知宁国府。四年,迁权吏部侍郎兼侍讲,改礼部尚书兼中书舍人。淳祐二年(一二四二),擢同签书枢密院事,四年,迁同知枢密院事。五年卒,年六十四,谥清献。有《清献集》十九卷。事见清同治吴县孙氏刻《杜清献公集》卷首黄裳《戊辰修史丞相杜范传》,《宋史》卷四○七有传。 杜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明刻《杜清献公集》(简称明本,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并酌校《两宋名贤小集·清献集》(简称名贤集)。明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