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离住相,色相本非实。 云何阿罗汉,可以色相求。 居士宰官身,祇园夙亲近。 会发宏愿深,现此广长舌。 于后像法世,赞叹说偈言。 笔力涵虚空,三昧出胸臆。 撞开痴愚网,透出大千界。 我昔睹殊胜,会闻诸佛说。 以音声求我,不能见如来。 偈语复云何,能离音声见。 今当解佛意,一切有为法。 非偈亦非赞,应作如此观。
苏文忠罗汉偈帖赞
译文:
佛法其实是脱离了固定形象的,世间的色相本质上都不是真实存在的。那怎么能凭借着外在的色相去寻求阿罗汉呢?
苏轼居士以官员的身份,很早就与佛教圣地祇园有很深的缘分。他发起了宏大深远的愿心,展现出如同佛一样善于说法的广长舌。
在后世佛法衰微的像法时代,他通过书写偈语来进行赞叹。他的笔力似乎能包容整个虚空,那创作的灵感如同从禅定三昧中从胸中自然涌出。
他的文字就像能撞开愚痴之人心中的网罗,让人们的思想能够超脱这大千世界。
我从前目睹过这无比殊胜的佛法景象,也听闻过诸佛说法。如果仅仅凭借音声去寻求佛,那是不能见到如来真面目的。偈语又如何呢,怎样才能不依靠音声去体悟佛法呢?
如今我应当理解佛的深意,世间一切有所作为而产生的法。这既不是单纯的偈语也不是普通的赞词,应该以这样的方式去看待和领悟。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