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蜋捕蝉诗

鸣蜩善择木,木美叶敷腴。 国于美荫中,自庆无他虞。 螳蜋伺其便,欲进复趦趄。 怒臂俄一施,捕取如囚拘。 委身膏利吻,性命才须臾。 均之细微物,一何强弱殊。 蜩乎汝无识,自知其过欤。 物在宇宙间,谨默迺安居。 今汝独聒聒,昼夜长喧呼。 汝閙力不足,彼静智有余。 胜负从此决,谁谓汝非辜。 螳蜋既得意,自谓真良图。 那知仅一饱,燕鹊已窥觎。 出尔反乎尔,胡能独全躯。 乃知祸与福,不系巧与愚。 哓哓固不免,默默复何如。 置之不足道,燕坐观厥初。

译文:

鸣蝉善于选择树木栖息,它选中的树木美好,叶子繁茂肥美。 蝉在这美丽的树荫里建立起自己的“国度”,暗自庆幸没有其他可担忧的事。 螳螂瞅准了时机,想要上前却又迟疑不决。 突然它猛地伸出那如刀的前肢,一下子就把蝉捕获,就像拘押囚犯一样。 蝉把自己的身体献给了螳螂锋利的口器,生命就此短暂终结。 同样都是微小的生物,强弱的差距竟然如此之大。 蝉啊,你真是没有见识,你可知道自己的过错呢? 世间万物在宇宙之中,谨慎沉默才能平安安居。 如今只有你叽叽喳喳叫个不停,白天黑夜都喧闹不止。 你喧闹却力量不足,它安静却智谋有余。 胜负从这里就已经决定了,谁能说你不是自食其果呢。 螳螂得逞之后得意洋洋,自认为这真是个好计谋。 哪里知道它不过是图了一顿饱餐,燕雀已经在一旁暗中觊觎。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它又怎能独自保全自己的身躯。 由此可知,祸与福并不取决于聪明或愚笨。 喋喋不休固然难以避免灾祸,沉默不语又会怎样呢? 这些都不值得一提,我还是安坐下来,观察事物的初始状态吧。
关于作者
宋代袁甫

袁甫,字广微,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燮子。曾从杨简学。宁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进士,授签书建康军节度判官。十年,召为秘书省正字,十二年,出通判湖州。十四年除秘书郎,十六年,出知徽州(《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历知衢州。理宗绍定中召为将作监,六年(一二三三),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同年,出提举江南东路常平兼提点刑狱。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理宗亲政,知建宁府兼福建路转运判官。以秘书少监召,累迁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嘉熙元年(一二三七)除中书舍人,权吏部侍郎。官至权兵部尚书,暂兼吏部尚书,卒年六十七(明弘治《徽州府志》卷四),谥正肃。有文集,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蒙斋集》二十卷,其中诗二卷。《宋史》卷四○五有传。 袁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所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