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关秋早霜飞速,代马新羁逞南牧。 胡人背信闚汉边,刻箭为书召戎族。 渔阳烽火照甘泉,疆吏飞牋至御前。 睿谋英武何神速,銮舆自欲平三边。 百万羽林随驾出,杀气皇威先破敌。 贼臣丧阵遽奔逃,漳水波清因驻跸。 宫锦战袍花鬭新,绣鞯珠络金麒麟。 天颜威武不可犯,垂鞭按辔视群臣。 金吾队仗如鳞萃,环卫旌旗径千里。 汉皇曾上单于台,壮心磊落侔风雷。 比量英武不足数,圣文神武双全才。 势可驱山塞沧海,紫气逶迤龙凤盖。 金花簇歛若星罗,宝细乘舆翼云旆。 涂山禹帝戮防风,涿鹿蚩尤死战锋。 锋铓俱染玄黄血,争如不陈而成功。 示暇皇欢有余意,御笔题诗饶绮思。 翰林承旨先受宣,西掖词臣及近侍。 诏命交酬继和来,君臣道合何如是。 和气感天天地宁,日融瑞景笼八纮。 风生旗旆翻龙凤,霜严鼓角喧雷霆。 海神来受军门职,太上祷兵尊帝德。 牢笼万国顿天纲,天纲恢恢恩信广。 胡儿溃散何比之,大明升空逃魍魉。 漳川地阔霜草平,合闱会猎布天兵。 六师雄勇一百万,六班侍卫交纵横。 铁衣间耀金锁甲,鼓旗杂错枪刀鸣。 霓旌似系单于颈,猎骑如破匈奴营。 雕鹗狰狞搦狐兔,花骢跃龙骄在御。 弓圆明月金镞飞,妖狐中镞骇天机。 兵师会合如波注,山呼万岁震边陲。 东海为樽盛美酒,斟酌酒浆掺北斗。 鸾刀割肉若邱陵,军声汹如狮子吼。 三公拜舞百辟随,鸣珂飞鞚星离离。 云舒二十有四纛,传宣罢猎整鱼丽。 胜气威声压千古,堪笑骊山称讲武。 直馆微臣乐扈随,太平盛事今亲睹。 会看金泥封禅仪,拜章别献新歌诗。 歌诗何以容易进,为受文明天子知。
圣方平戎歌
译文:
玉门关的秋天来得早,寒霜飞速降临,刚被驯服的代地骏马尽情地向南奔驰。胡人违背信义,窥视着汉朝的边境,他们刻箭为信,召集自己的部族。渔阳燃起的烽火照亮了甘泉宫,边疆的官吏飞快地将文书送到皇帝面前。皇帝英明神武,谋略神速,决定御驾亲征,平定三边的战乱。
百万禁卫军跟随皇帝出征,那肃杀的气势和皇家的威严还未交战就已震慑住敌人。贼寇在战场上失利,匆忙奔逃。皇帝的车驾因漳水波澜平静而在此暂时停留。
皇帝身着色彩艳丽、花样崭新的宫锦战袍,骑着配有绣花鞍鞯、装饰着金麒麟的骏马。皇帝面容威武,不可侵犯,他垂着马鞭,手握缰绳,从容地看着群臣。
负责警卫的金吾卫队伍整齐密集,如同鱼鳞一般,环卫的旌旗绵延千里。汉武帝曾登上单于台,他的壮志豪情如同风雷一般。但与当今皇帝相比,汉武帝的英武也算不得什么了,我们的皇帝是文韬武略双全的英才。
皇帝的气势能够驱使山峦去填塞沧海,祥瑞的紫气环绕在龙凤华盖周围。车上的金花簇拥,如同繁星罗列,精美的车舆旁飘动着如云般的旗帜。
从前涂山会盟时,大禹诛杀了防风氏;涿鹿之战中,蚩尤死在战争的锋芒之下。他们的兵器上都沾染着鲜血,哪比得上我们皇帝不战而胜的功绩。
皇帝在闲暇之时兴致颇高,亲自提笔写诗,诗中充满了绮丽的情思。翰林承旨首先领受皇帝的旨意,中书省的词臣和皇帝身边的近侍也都参与进来。君臣之间相互唱和,关系如此融洽。
祥和的气氛感动了上天,天地一片安宁,温暖的阳光笼罩着整个天下。风吹动旗帜,旗上的龙凤图案随风翻动,寒霜中鼓角声如同雷霆般喧闹。
海神前来接受军中的职务,太上老君为战事祈祷,尊崇皇帝的德行。皇帝用宽广的天纲笼盖万国,天网恢恢,恩信广布。
那些胡人如同被驱散的鸟兽,就像黑夜中的魍魉在太阳升起时仓皇逃窜。漳川地域广阔,霜草平整,皇帝在这里举行大规模的围猎,天兵天将般的军队整齐排列。
六军雄兵多达一百万,六班侍卫纵横交错。士兵们的铁衣和金锁甲交相辉映,战鼓、军旗和刀枪相互混杂,一片喧闹。
彩色的旗帜就像要系住单于的脖颈,狩猎的骑兵如同攻破匈奴的营帐。凶猛的雕鹗追逐着狐兔,毛色斑斓的骏马在皇帝面前骄傲地奔腾。
弯弓如满月,金色的箭镞飞驰而出,妖狐中箭,惊恐万分。军队会合如同波涛汹涌,将士们高呼万岁,声音震动了边陲。
把东海当作酒樽来盛美酒,用北斗七星来舀酒。锋利的鸾刀割下的肉堆积如山,军队的呼声如同狮子吼叫般震撼。
三公叩拜起舞,百官紧随其后,官员们的玉佩碰撞作响,骑马疾驰,如星辰闪烁。
二十四面大旗随风舒展,皇帝传旨结束围猎,军队整肃成鱼丽之阵。
皇帝的胜气和威名足以压倒千古,那些在骊山讲武的事情实在是可笑。
我这个小小的直馆官员有幸跟随皇帝出行,亲眼目睹了这太平盛世。
我期待着看到皇帝举行封禅大典,到那时我将再献上一篇新歌诗。
我之所以能够轻易地献上歌诗,是因为得到了圣明皇帝的赏识。
关于作者
宋代 • 田锡
田锡(九四○~一○○四),字表圣,嘉州洪雅(今属四川)人。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九七八)进士。释褐除将作监丞,通判宣州。迁著作佐郎、亦西北路转运判官。改左拾遗、直史馆。六年,为河北转运副使。七年,徙知相州,改右补阙。八年,移睦州。转起居舍人,还判登闻鼓院。寻以本官知制诰,加兵部员外郎。端拱二年(九八九),改户部郎中,出知陈州。因稽留狱案,降海州团练副使,嗣知单州。召为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真宗即位,迁吏部,同知审官院兼通进银台封驳司。出知泰州。咸平三年(一○○○)召还。五年,再掌银台,兼侍御史知杂事,擢右谏议大夫,史馆修撰,朝请大夫。咸平六年十二月十一日卒,年六十四(《范文正公集》卷一二《赠兵部尚书田公墓志铭》)。有《咸平集》五十卷(今本三十卷)。《宋史》卷二九三有传。 田锡诗,以宜秋馆刻《宋人集》丁编本为底本,校以毛晋藏明钞本(简称毛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明张位抄本(简称张本,藏北京图书馆)、汪士钟藏抄本(简称汪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编为六卷。另从《天台续集》等辑得集外诗二首,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