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少年称李謩,众推横笛多功夫。 当时教坊第一部,算得比衣皆不如。 天津杨柳笼桥绿,胧月澹烟何处宿。 不怕金吾禁夜严,偷得新翻禁中曲。 曲中次第能记持,尽向乔栏暗谱之。 性聪心慧归来习,分明把向月中吹。 五音嘈囋相搀出,呼宫吸征尤奇崛。 谁羡曹纲善琵琶,未说阳陶能觱栗。 缠声不断如连环,重声忽转如回山。 清新不比落梅曲,飘飖乍象霓裳翻。 碎节繁音交砉𬴃,南箕鼓风箫籁窄。 一斛明珠一索穿,撒落金盘催曲拍。 铮𪭢大抵声雄豪,历历出群宫调高。 丰隆惊得蛟螭起,雨趁云随初啸嗥。 每到换头多顿挫,一声忽迸疑轰破。 玲珑祇许牙枝催,清脆不容他乐和。 宫城响应声更辉,夜静月明诸处闻。 何人懒忆马南郡,知予已胜桓将军。 明皇上楼初听得,听罢沈呤都不测。 宣令徧询坊巷中,旋使王人捕入宫。 李謩悉心以实封,皇慈由是宽其罪。 后来落魄如散仙,扁舟玩月江湖天。 绣囊探出金线管,扬眉舐唇徒自怜。 惊神动鬼吹一曲,指法尤高气海圆。 波浪无风帖然静,千里水面铺轻烟。 水族精灵潜鼓舞,老龙变见来相顾。 因将铁笛相对吹,李謩未识无惊怖。 乃知艺但出众奇,不独人知鬼亦知。
李謩吹笛歌
译文:
在洛阳有个少年名叫李謩,众人都推崇他吹横笛技艺高超、功夫深厚。
当时他在教坊的第一部里,就算是那些穿着比衣(教坊乐工服饰)的乐师都比不上他。
天津桥边杨柳环绕,桥身笼罩在一片翠绿之中,朦胧的月色、淡淡的烟雾,不知他会在何处歇宿。
他不怕金吾卫执行的禁夜制度严格,偷偷学会了宫廷中新创作的曲子。
他能依次记住曲中的内容,回到栏杆处悄悄把曲谱记录下来。
他生性聪慧,回来后就勤奋练习,然后对着明月清晰地吹奏起来。
五音嘈杂交错地吹奏而出,吹奏出的宫音和征音格外奇特突出。
谁还会羡慕曹纲擅长弹琵琶,也不必说阳陶善吹觱篥了。
笛声连绵不断就像连环一样,重复的音调忽然转变如同山峦回转。
这清新的曲调不像《落梅花》曲,飘飘悠悠又好似《霓裳羽衣曲》在翻舞。
细碎的节奏、繁密的音符交织在一起,发出砉𬴃的声响,就连南箕星鼓起的风声和箫籁之声与之相比都显得狭小了。
那笛声就像一斛明珠用一根绳子串起来,又撒落在金盘上催促着曲拍。
笛声大体上雄浑豪壮,清晰地从众多乐音中凸显出来,宫调的音调很高。
响亮的笛声惊得丰隆(雷神)都让蛟螭从水中跃起,风雨随着蛟螭的啸叫一同而来。
每到乐曲换头的地方,节奏多有顿挫,一声忽然迸发,好像要把什么轰破一样。
那笛声的玲珑之音只能用牙枝来催促节奏,清脆的声音容不得其他乐器来和奏。
宫城都对这笛声做出回应,声音更加辉煌,在这寂静的夜晚、明亮的月光下,各个地方都能听到。
有谁会像马南郡那样慵懒回忆往事呢,要知道我已经胜过桓将军了。
唐明皇登上城楼刚开始听到这笛声,听完后沉吟许久,都猜不透吹奏者是谁。
于是下令在坊巷中到处询问,很快就派使者把李謩捕入宫中。
李謩详细地把实情上奏,皇上仁慈,因此宽恕了他的罪过。
后来李謩落魄得如同散仙一般,坐着小船在江湖的月色中游玩。
他从绣囊中拿出金线装饰的笛子,扬起眉毛、舔舔嘴唇,只能自我怜惜。
他吹奏一曲,能惊神动鬼,指法高超,气息饱满。
原本平静的水面没有一丝风浪,千里的水面上像是铺上了一层轻烟。
水中的精灵都在暗暗地舞动,老龙也现身出来观望。
老龙拿出铁笛和他相对吹奏,李謩不认识老龙,也没有感到惊恐。
由此可知,技艺只要出众奇特,不仅人能知晓,连鬼也会知道啊。
关于作者
宋代 • 田锡
田锡(九四○~一○○四),字表圣,嘉州洪雅(今属四川)人。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九七八)进士。释褐除将作监丞,通判宣州。迁著作佐郎、亦西北路转运判官。改左拾遗、直史馆。六年,为河北转运副使。七年,徙知相州,改右补阙。八年,移睦州。转起居舍人,还判登闻鼓院。寻以本官知制诰,加兵部员外郎。端拱二年(九八九),改户部郎中,出知陈州。因稽留狱案,降海州团练副使,嗣知单州。召为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真宗即位,迁吏部,同知审官院兼通进银台封驳司。出知泰州。咸平三年(一○○○)召还。五年,再掌银台,兼侍御史知杂事,擢右谏议大夫,史馆修撰,朝请大夫。咸平六年十二月十一日卒,年六十四(《范文正公集》卷一二《赠兵部尚书田公墓志铭》)。有《咸平集》五十卷(今本三十卷)。《宋史》卷二九三有传。 田锡诗,以宜秋馆刻《宋人集》丁编本为底本,校以毛晋藏明钞本(简称毛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明张位抄本(简称张本,藏北京图书馆)、汪士钟藏抄本(简称汪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编为六卷。另从《天台续集》等辑得集外诗二首,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