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阳城驿,空吟昔人诗。 谁改避贤邮,唱首元微之。 微之谪江陵,顦悴为判司。 路宿商山驿,一夕见嗟咨。 所嗟阳道州,抗直贞元时。 时亦被斥逐,南荒终一麾。 题诗改驿名,格力何高奇。 乐天在翰林,亦和迁客词。 遂使道州名,光与日月驰。 是后数十年,借问经者谁。 留题富水驿,始见杜紫微。 紫微言驿名,不合轻改移。 欲遣朝天者,惕然知在兹。 一以讳事神,名呼不忍为。 一以名警众,名存教可施。 为善虽不同,同归化之基。 迩来又百稔,编集空鳞差。 我迁上雒郡,罪谴身絷维。 旧诗犹可诵,古驿殊无遗。 富水地虽在,阳城名岂知。 空想数君子,贯若珠累累。 三章诗未泯,千古名亦随。 德音苟不嗣,吾道当已而。 前贤尚如此,今我复何悲。 题此商于驿,吟之聊自贻。
不见阳城驿
译文:
我没能见到阳城驿,只能空自吟诵古人有关它的诗篇。
是谁把这驿站改名为避贤邮呢?是带头写诗的元稹。
元稹被贬到江陵,形容憔悴地担任判司之职。
他在商山驿投宿,一个晚上都在感慨叹息。
他所叹息的是阳道州,在贞元年间为人刚正不阿。
当时阳道州也遭到贬斥放逐,最终在南方荒远之地任职。
元稹题诗更改了驿站的名字,诗的格调是多么高超奇崛。
白居易在翰林院时,也唱和了这位被贬谪客人的诗。
于是让阳道州的名声,像日月一样光辉远扬。
从那以后几十年过去,试问有谁经过这里留下诗文呢?
到在富水驿留下题诗时,才见到杜紫微(杜牧)。
杜紫微说这驿站的名字,不应该轻易更改。
他认为要让入朝为官的人,在这里能有所警惕。
一方面用避讳来敬奉神灵,连名字呼喊都不忍心;
一方面用名字来警醒众人,名字留存就可以施行教化。
虽然行善的方式不同,但同样都是教化的基础。
近来又过了百年,有关的诗文编集散乱不齐。
我被贬到上雒郡,因获罪而身遭束缚。
过去的诗篇还可以诵读,可古老的驿站却早已无迹可寻。
富水这个地方虽然还在,可阳城驿的名字又有谁知道呢?
我空自想象那几位君子,他们的事迹如成串的珍珠般连贯。
元稹的三首诗还没有泯灭,他们的千古美名也随之流传。
如果美好的品德和声誉不能延续,我们所追求的道也就完了。
前代贤能的人尚且如此,如今的我又何必悲伤呢。
我把这些话题写在商于驿,吟咏一番权且自我宽慰吧。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