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田待制诗

日落长安道,大野渺荒荒。 吁嗟秦皇帝,安得不富强。 山大地胍厚,小民十尺长。 耕田破万顷,一稔粟柱梁。 少年事游侠,皆可荷弩枪。 勇力不自骄,颇能啗干粮。 天意此有谓,故使连西羌。 古人遭边患,累累鬭两刚。 方今正似此,猛士强如狼。 跨马负弓矢,走不择涧冈。 脱甲森不顾,袒裼搏敌场。 嗟彼谁治此,踧踧不敢当。 当之负重责,无成不朝王。 田侯本儒生,越略今洸洸。 右手握麈尾,指麾据胡床。 郡国远浩浩,边鄙有积仓。 秦境古何在,秦人多战伤。 此事久不报,此时将何偿。 得此报天子,为侯歌之章。

译文:

太阳渐渐落到长安道的尽头,广袤的原野显得空旷而荒凉。 唉,可叹那秦始皇,他的国家怎能不富强呢? 这里山脉纵横,土地的脉络深厚,连普通百姓都身材高大。 他们耕种着上万顷的田地,一旦丰收,那粮食堆积如山。 这里的少年喜好游侠之事,个个都能扛起弩枪。 他们虽有勇力却不骄傲,还能忍受艰苦,啃食干粮。 上天这样安排似乎有深意,故意让这里与西羌接壤。 古时候人们遭遇边境祸患,双方实力相当,争斗不断。 如今的情况正和古时相似,勇猛的战士就像狼一样强悍。 他们跨上战马,背负弓矢,翻山越岭,行走不择险地。 脱掉铠甲,毫无顾忌,赤膊上阵在战场上与敌人搏斗。 可叹啊,谁来治理这些事呢?那些官员局促不安,不敢承担责任。 要是承担起这重任,若没有成效可不敢去朝见君王。 田侯原本是个儒生,如今却谋略出众、威风凛凛。 他右手握着麈尾,坐在胡床上指挥若定。 郡国广阔浩渺,边疆之地也有了充足的粮仓。 古时秦国的边境如今在哪里呢?当年秦地百姓多有战伤。 这些事情长久以来都没有得到回报,此时又该如何补偿呢? 我把田侯的功绩上报给天子,还要为田侯写诗歌颂他的功劳。
关于作者
宋代苏洵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