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游潮州二首 其二

虽森画戟惟清啸,因讨红巾有雪髯。 孟子曾称伯夷隘,汉人亦议弱翁严。 交游皆叹遗公误,仇怨犹言太守廉。 可惜遒人官久废,此诗湮鬰在闾阎。

译文:

### 大致翻译 虽然州府前排列着如林的画戟(象征威严),但您却只在这肃穆环境中发出清正的啸声,超凡脱俗。因为征讨那作乱的红巾军,您的胡须都变得像雪一样白了。 孟子曾经评价伯夷为人狭隘,汉朝人也批评魏相(字弱翁)为政过于严厉。 和您交往的人都感叹,朝廷让您久留地方不得重用实在是个错误;那些曾与您有仇怨的人,也不得不承认您这位太守廉洁奉公。 可惜如今采诗的遒人这一官职早已废除,不能及时采集民间的声音,您的这些事迹和名声就像这首诗一样,只能郁积埋没在民间,不被朝廷所了解。 ### 注释与解析 - **画戟**:古代一种有彩画的戟,常列于官府门前以显示威严。“虽森画戟惟清啸”体现出主人公身处威严环境却有淡泊清正的气质。 - **红巾**:一般指红巾军,这里是作乱的武装力量。“讨红巾有雪髯”突出主人公因征战操劳而容颜变老。 - **孟子曾称伯夷隘**:伯夷是古代贤人,孟子认为他“伯夷隘”,意思是伯夷过于孤高、狭隘。 - **汉人亦议弱翁严**:“弱翁”指西汉魏相,他为政严明,曾有人批评他过于严厉。这里用这两个典故来暗示主人公可能也有类似被人误解的地方。 - **遗公误**:指朝廷让主人公久留地方任职是个失误。 - **遒人**:古代帝王派出去了解民情的使臣,负责采集民间歌谣等信息。“遒人官久废”表示朝廷失去了了解民间情况的一个途径,使得主人公的事迹难以被朝廷知晓。
关于作者
宋代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