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二首 其一

桓司马欲兵夫子,哥利王曾丑释迦。 血面何须九坠臂,忮心终不怨镆鎁。

译文:

第一句“桓司马欲兵夫子,哥利王曾丑释迦”:春秋时期的桓司马想要对孔子动用武力,而古印度的哥利王也曾羞辱过释迦牟尼。桓司马是当时的权贵,他对孔子心怀不满,试图加害;哥利王则用不恰当的行为去对待释迦牟尼这位圣者。 第二句“血面何须九坠臂,忮心终不怨镆鎁”:即便被折磨得满脸是血,又何须像某些传说中那样手臂多次掉落呢。怀着忌恨之心的人做出恶行,但秉持高尚品德的人终究不会去怨恨那些如同凶器(镆鎁是古代名剑,这里指代作恶的工具或实施恶行的人)一样的加害者。整体传达出一种面对他人恶意伤害却能心怀宽容、不生怨恨的豁达精神。
关于作者
宋代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