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湖始若小异,虎溪岂必皆同。 平亭晦庵子静,揑合渊明远公。
儒释
译文:
### 译文
鹅湖之会上的观点,刚开始看起来似乎存在些细微的差异。就像虎溪三笑这个故事里的人物,难道就一定要观点完全相同吗?
我要公正地评价朱熹(晦庵)和陆九渊(子静)两人的学说,也要巧妙地融合陶渊明和慧远法师的理念。
### 注释
- **鹅湖**:指鹅湖之会,是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由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争执。会上两人观点有一定分歧。
- **虎溪**:虎溪三笑是一个传说故事,据说东晋时期,慧远法师在庐山东林寺修行,送客不过虎溪。有一次陶渊明和陆修静来访,三人相谈甚欢,慧远送客时不觉越过了虎溪,三人相视大笑。这三人分属儒、释、道不同流派。
- **平亭**:公平评判、衡量。
- **晦庵**:朱熹的号。
- **子静**:陆九渊的字。
- **揑合**:即捏合,把不同的事物凑合在一起。
- **渊明**: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代表了儒家等世俗思想文化。
- **远公**:慧远法师,东晋时期高僧,是佛教净土宗的初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