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群居时,得食互争夺。 嚣哓以力胜,无复长幼别。 及其有老病,同类争救活。 嗛食置其旁,交来伺饥渴。 死埋高崖巅,并力事窊掘。 乃知禀元命,无间{羽戊}与狨。 质性有所偏,良能或焉阙。 惟仁乃生理,恻隠由情发。 鸟乌知反哺,报祭及豺獭。 人心具中和,推此与天达。 物欲为私蔽,真知反磨灭。 利害怵于中,骨肉交朋绝。 一从失本心,比兽乃反劣。 武夷山多猴,此事樵者说。 因书观□篇,惟日三省察。
武夷猴
译文:
在武夷山,猕猴们群居生活的时候,一旦找到食物,就会互相争夺。它们喧闹叫嚷,凭借力气大小来决出胜负,完全不顾长幼之间的差别。
然而,当有猕猴年老生病的时候,同类们却会争着去救助它。它们会把食物含在嘴里,放到生病猕猴的身旁,还会轮流过来照看它,关心它是渴了还是饿了。
要是有猕猴死去,同伴们会把它埋在高高的山崖顶上,一起用力挖掘坑穴来埋葬它。
由此可知,天地赋予万物生命,不管是毛色像{羽戊}这种的猴子,还是像狨猴这样的,本质并无不同。只是每种生物的特性有所偏向,擅长的能力或许会有所缺失。
唯有仁爱才是生存的根本道理,怜悯同情之情是由内心的情感自然生发出来的。就像乌鸦知道反哺自己的父母,豺会在秋季陈列捕获的猎物来祭天,獭会在春季把捕获的鱼陈列在水边来祭水。
人的心本来具备中正平和的特质,要是能把这种仁爱之心推广开来,就能与天地之道相通。可如今人们被物质欲望私心所蒙蔽,真正的智慧反而被磨灭了。内心被利害得失所诱惑,就算是骨肉至亲、朋友之间的情谊也会断绝。
一旦人失去了本心,比起这些猕猴来反而更加恶劣。
武夷山有很多猴子,这些事情是打柴的人说的。我因此写下这首诗,希望自己能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的行为。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