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补揭榜史君为诗以农谕学次韵为谢

东郊前日劝农民,泮宫今日劝诸生。 劝农直欲使家给,劝士讵止隆鼎烹。 新诗随寓有规益,笔势滚滚今长庚。 芹藻生春鹄袍肃,听说笔耕同铁耕。 情田锄治付编简,儒藻溉灌须陶泓。 善根深培恐未固,恶念痛绝犹潜萌。 因农谕学良切至,一理通贯昭然明。 下民蚩蚩每难悟,不劝安得千仓盈。 读书为士岂待劝,劝且弗勉真眩名。 本然之天我固有,践履须蹋实地行。 要知为仁在乎熟,本无内外无将迎。 岁犹有歉道常富,士实为重农为轻。 贤侯之文菽粟味,虽出游戏皆真情。 居穷勿但作鱼蠹,官达还戒专蝇营。 信能行此乃有获,不负鲁泮鸣鸾声。

译文:

### 逐句翻译 1. **东郊前日劝农民,泮宫今日劝诸生** - 前几天在东郊勉励农民好好耕种,今天又来到学宫鼓励各位学子勤奋学习。 2. **劝农直欲使家给,劝士讵止隆鼎烹** - 鼓励农民劳作,是希望他们每家每户都能丰衣足食;而激励学子读书,又怎仅仅是为了让他们日后享受高官厚禄的富贵生活呢。 3. **新诗随寓有规益,笔势滚滚今长庚** - 您新写的诗无论在哪里读都能给人有益的规劝,那磅礴的笔势就如同夜空中明亮的长庚星一般耀眼。 4. **芹藻生春鹄袍肃,听说笔耕同铁耕** - 学宫里水草在春日焕发生机,学子们身着白衣,神情肃穆,听您说拿笔耕耘和用铁犁耕地道理是一样的。 5. **情田锄治付编简,儒藻溉灌须陶泓** - 要把整理思绪、修养心田的事交给书籍,想要培养出高雅的学识,还得依靠笔墨来灌溉。 6. **善根深培恐未固,恶念痛绝犹潜萌** - 就算努力地深植善念,也担心它还不够稳固;就算坚决地杜绝恶念,它也可能还在暗中萌生。 7. **因农谕学良切至,一理通贯昭然明** - 您借助劝农的道理来教诲学子,真是非常恳切周到,其中的道理一通百通,十分明白清晰。 8. **下民蚩蚩每难悟,不劝安得千仓盈** - 普通百姓常常愚昧无知,很难领悟道理,如果不加以劝导,怎么能有满仓的粮食呢。 9. **读书为士岂待劝,劝且弗勉真眩名** - 读书做学问的学子哪里还需要别人来劝呢,如果有人劝了还不努力,那真是被虚名迷惑了。 10. **本然之天我固有,践履须蹋实地行** - 人天生就具备美好的本性,践行道德就必须脚踏实地地去做。 11. **要知为仁在乎熟,本无内外无将迎** - 要知道,践行仁德在于熟练和自然,本来就没有内外之分,也不必刻意去迎合或拒绝。 12. **岁犹有歉道常富,士实为重农为轻** - 年景可能会有歉收的时候,但道德学问却能永远富足。读书人实际上比农民更为重要。 13. **贤侯之文菽粟味,虽出游戏皆真情** - 您这位贤明长官写的文章就像豆类和小米一样,虽然看似轻松随意,却饱含着真挚的情感。 14. **居穷勿但作鱼蠹,官达还戒专蝇营** - 身处困境时,不要只做一个只会啃书的书呆子;当官发达了,也要戒除一心追逐名利的行为。 15. **信能行此乃有获,不负鲁泮鸣鸾声** - 如果真的能做到这些,就会有所收获,才不会辜负学宫里传来的美好的教导声。 ### 整体理解 这首诗是徐鹿卿次韵答谢史君的作品。史君先劝农后劝士,以农事喻治学,体现出对百姓和学子的关怀。徐鹿卿在诗中表达了对史君劝谕的认同,阐述了为学、为人、为官的道理,鼓励学子们脚踏实地,践行道德,不要被名利所迷惑,要在不同的人生境遇中坚守正道。
关于作者
宋代徐鹿卿

徐鹿卿(1170—1249),字德夫,号泉谷,隆兴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市白土镇后泉村)人。南宋文学家、藏书家。徐鹿卿生于宋孝宗乾道六年,卒于理宗淳祐九年,年八十岁。博通经史,以文学著名乡里。嘉定十六年,(公元一二二三年)廷试进士,调安南军学教授,复申理义之学。入为枢密院编修官。时刘克庄、王迈、方大琮皆因事被黜,他作诗赠之,并为弹劾。太学诸生作四贤诗美之。累官吏部侍郎,提举鸿禧观致仕。及卒,谥清正。鹿卿著有泉谷文集及奏议、讲议等,《宋史本传》传于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