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淳壬申六月不暑

常年六月六,暑气何其酷。 犬有吐舌烦,猫得负背燠。 今日胡不然,萧然凉气足。 阳乌潜其辉,小雨时霡霂。 重袂犹未温,浴了肌起粟。 老病固宜然,壮者亦不浴。 短至未及间,秋阴如许毒。 本朝王火德,德与尧运续。 文明耀四海,年世不待卜。 吾君干六龙,刚健粹如玉。 吾相泰九二,夬夬出苋陆。 君臣德既同,讵有此阴伏。 吾闻氛气恶,杀气盛西北。 襄城既失守,生灵烂鱼肉。 匹夫尚怀忧,知此妄屠戮。 臣固告上天,忍泪不敢哭。 愿言扫阴邪,日月舜耳目。 中国盛阳明,从今调玉烛。

译文:

### 整体大意 这首诗先对比常年六月酷热与咸淳壬申年六月凉爽的天气,接着由天气的异常联想到国家的气运和局势。诗人以宋朝属火德为引,赞美君主和宰相的美德,认为君臣同德不应有阴邪之气。然后笔锋一转,指出当时襄城失守、生灵涂炭的惨状,表达自己的忧虑和悲愤。最后诗人向上天祈祷,希望扫除阴邪,让国家重归光明,实现天下太平。 ### 逐句翻译 - **常年六月六,暑气何其酷**:往年到了六月初六的时候,那暑热之气是多么地酷热难耐啊。 - **犬有吐舌烦,猫得负背燠**:狗热得不断吐出舌头,烦闷不已;猫也热得背部发烫。 - **今日胡不然,萧然凉气足**:可今天却不是这样,周围一片凉爽,凉气十分充足。 - **阳乌潜其辉,小雨时霡霂**:太阳收敛了它的光辉,时不时还有小雨淅淅沥沥地飘落。 - **重袂犹未温,浴了肌起粟**:即使穿上多层的衣服,也感觉不到温暖,洗个澡后身上还会起鸡皮疙瘩。 - **老病固宜然,壮者亦不浴**:年老体弱又有病在身的人觉得这样的天气正常也就罢了,连身强力壮的人也不想洗澡(因为不热)。 - **短至未及间,秋阴如许毒**:距离冬至还早着呢,这秋天的阴寒之气怎么就如此厉害。 - **本朝王火德,德与尧运续**:我们宋朝以火德统治天下,德行如同尧帝的气运一样延续不断。 - **文明耀四海,年世不待卜**:文化昌盛,声名照耀四海,国运长久,根本不用占卜就知道。 - **吾君干六龙,刚健粹如玉**:我们的君主就像《易经》中乾卦的六条龙一样,刚健有力,品德纯粹如同美玉。 - **吾相泰九二,夬夬出苋陆**:我们的宰相如同《易经》泰卦九二爻所描述的那样,果断地除去小人。 - **君臣德既同,讵有此阴伏**:君主和宰相的德行都如此高尚,怎么会有这样的阴邪之气潜伏呢。 - **吾闻氛气恶,杀气盛西北**:我听说那不祥的恶气弥漫,西北方向充满了肃杀之气。 - **襄城既失守,生灵烂鱼肉**:襄城已经失陷了,百姓们就像任人宰割的鱼肉一样悲惨。 - **匹夫尚怀忧,知此妄屠戮**:就连普通百姓都心怀忧虑,更何况我知道这里面有无辜百姓被肆意屠杀的情况。 - **臣固告上天,忍泪不敢哭**:我只能向上天倾诉,强忍着泪水不敢痛哭。 - **愿言扫阴邪,日月舜耳目**:希望能扫除这些阴邪之气,让君主能像舜帝一样耳聪目明,洞察一切。 - **中国盛阳明,从今调玉烛**:让中原大地充满光明,从此风调雨顺,天下太平。
关于作者
宋代徐经孙

生于宋光宗绍熙三年,卒于度宗咸淳九年,年八十三岁。宝庆二年,(公元一二二六年)第进士,授浏阳主簿。累迁太子左庶子,太子詹事,敷陈经义,随事启迪。景定三年,(公元一二六二年)春雷,诏求直言。经孙奏年来忠谠之气,郁不得行,上帝降鉴,假雷以鸣。人谓切中时病。累官翰林学士知制诰。公田议起,经孙极论不便,忤贾似道,罢归。家在洪、抚之间,有山方正,因号矩山。闲居十余年,卒。谥文惠。经孙作有《矩山存稿》五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