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友人论学

逐字笺来学转难,逢人个个说曾颜。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

译文:

如果只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去做注释来学习,学问反而会变得越来越难。如今这世上,每个人碰到别人都声称自己有颜回、曾子那样的学识和品德。 他们哪里知道,真正要除去那些浮于表面的、浅薄的认知,关键并不在于把知识挂在嘴边、四处传播。 学禅就必须自己去参悟,才能得到真正的印证认可;学仙也需要亲自去炼制丹药,等待丹药炼成。 “在卖花人的担子上看桃李”,这句话我到现在还记着鹤山先生说过。它其实是在提醒我们,只从表面、从别人那里去了解学问和道理,就如同在卖花担上看桃李,看不到它们真正生长、绽放的模样,学知识得自己深入探究、亲身实践才行。
关于作者
宋代林希逸

林希逸(一一九三~?)(生年据作者于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为刘翼《心游摘稿》所作序“躔父今年六十有四,……余长躔父五岁”推定),字肃翁,号鬳斋,又号竹溪,福清(今属福建)人。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士。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召为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枢密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寻出知饶州(本集《郡斋偶题(鄱阳)》)。景定中官至中书舍人。著有《竹溪十一稿》九十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已佚。今存《竹溪十一稿诗选》一卷、《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三十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四七。 林希逸诗,第一卷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竹溪十一稿诗选》为底本;第二至九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为底本,校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