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松石

生生化化果何如,物类虽殊气不殊。 疏密尚留松脉理,嵁岩却是石肌肤。 今身肯羡陈三品,往事堪羞秦大夫。 𣃁药仙翁何处问,云根还似树根无。

译文:

世间万物的不断变化、循环往复究竟是怎样的情形呢?虽然各类事物形态不同,但内在的气质神韵却有着相通之处。 那松树,或疏或密的纹理,还留存着自身独特的脉络条理;而石头,那崎岖险峻的模样,恰似它天然的肌肤纹理。 如今这松石可不会羡慕那传说中被封为三品的松树。在历史上,秦始皇曾封五棵松树为“五大夫”,这松石回顾这样的往事,也会为这种追名逐利之事感到羞愧。 想要寻找那挖掘草药的仙翁,却不知到哪里去问他的踪迹。我不禁思索,这石头扎根于云间的根基,是不是也和松树扎根于土地的树根一样呢?
关于作者
宋代林希逸

林希逸(一一九三~?)(生年据作者于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为刘翼《心游摘稿》所作序“躔父今年六十有四,……余长躔父五岁”推定),字肃翁,号鬳斋,又号竹溪,福清(今属福建)人。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士。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召为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枢密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寻出知饶州(本集《郡斋偶题(鄱阳)》)。景定中官至中书舍人。著有《竹溪十一稿》九十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已佚。今存《竹溪十一稿诗选》一卷、《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三十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四七。 林希逸诗,第一卷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竹溪十一稿诗选》为底本;第二至九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为底本,校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