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效梅宛陵赋欧公白兔

毛虫虽小著仙籍,云渠千岁皆化白。 中山山中衣褐徒,生长何年换颜色。 岂其孕育自卯宫,又是金公付精魄。 渠宗学孔非学朱,拔毛不蕲供书册。 老蒙将军纵猎时,遁向何方为窟宅。 纷纷尔后更几秦,避世甘心餐苦柏。 明时作意始出来,五岳遍游无定迹。 多生曾识六一仙,知道瑯琊有新刻。 要寻此碑龟与螭,何事乃被滁人得。 滁人知渠慕醉翁,翁归已在云霞中。 期翁千岁亦如汝,殷勤远致提金笼。 传夸瑞物遍都邑,倡和千篇模写工。 翁携入直金銮殿,渠应自比广寒宫。 寄声树下捣药者,汝伴嫦娥我伴公。

译文:

这是一首充满奇幻色彩与文化典故的长诗,以下是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的内容: 那些小小的毛虫虽然不起眼,但也列在仙籍之中,传说它们到了千岁都会变成白色。在中山山中,有这样一只白兔,它原本是毛色棕褐的兔子,也不知生长了多少年,毛色竟变成了洁白之色。 难道它是在卯宫孕育而生的吗?又或许是太白金星赋予了它精魄。它所属的兔族尊崇孔子之道而非朱熹之学,不拔自己的毛去做成毛笔供人书写。 它曾在将军纵情打猎的时候侥幸逃脱,之后躲到了不知什么地方安身立命。从那以后,世间历经了多少个像秦朝那样的朝代更迭,它却甘心避世隐居,以苦涩的柏叶为食。 到了政治清明的时代,它才刻意现身,在五岳间四处游历,没有固定的栖息之所。它前世或许就认识六一居士欧阳修,知道琅琊山上有他新刻的碑。 它本是要去寻找那有龟趺和螭首装饰的碑刻,可为何却被滁州人捕获了呢?滁州人知道它仰慕醉翁欧阳修,可此时欧阳修已经仙逝,归于云霞之中了。 人们都希望欧阳修能像这白兔一样长寿千岁,所以滁州人满怀敬意地提着金笼,把白兔送到远方。 这白兔被当作祥瑞之物,消息传遍了城镇乡村,文人墨客们纷纷吟诗唱和,将它的形象描绘得惟妙惟肖。 欧阳修曾带着它进入金銮殿,这白兔大概会自比身处广寒宫吧。它似乎还想给月树下捣药的玉兔带个话:你陪伴着嫦娥,而我陪伴着欧阳公。
关于作者
宋代林希逸

林希逸(一一九三~?)(生年据作者于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为刘翼《心游摘稿》所作序“躔父今年六十有四,……余长躔父五岁”推定),字肃翁,号鬳斋,又号竹溪,福清(今属福建)人。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士。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召为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枢密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寻出知饶州(本集《郡斋偶题(鄱阳)》)。景定中官至中书舍人。著有《竹溪十一稿》九十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已佚。今存《竹溪十一稿诗选》一卷、《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三十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四七。 林希逸诗,第一卷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竹溪十一稿诗选》为底本;第二至九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为底本,校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