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瑞于丁卯此粟瑞于戊辰两年之间嘉瑞迭见所产之地其名亦美琴化所感盛矣哉再赋此为梯飚明府贺

我贫冬舂苦不足,常时屡贷监河粟。 大贫忍口活小贫,仰天但冀田中熟。 去年已喜见嘉禾,今年得粟喜奈何。 一茎六穗最奇者,四四三三云更多。 禾生之乡曰太平,粟生之里曰永福。 天公此意岂偶然,拍手歌之仍鼓腹。 忧国何人不愿丰,太仓那得相因红。 但令此物如水火,酒肉如山八蜡通。 人言此邦今乐土,长官于民如父母。 曰旸曰雨天应之,叶气嘉生有如许。 长官宁非佛地人,三年一念何其仁。 要知此瑞为谁出,金粟如来个后身。

译文:

我生活贫困,冬天舂的粮食常常不够吃,平时还多次向别人借粮。自己忍饥挨饿来让更贫困的人活下去,只能仰望着天空,只盼着田里的庄稼能够丰收。 去年就已经很高兴地看到了长得特别好的稻谷,今年又收获了这么好的粟米,这喜悦之情简直无法言说。一茎上长着六穗的粟米最为奇特,还有很多是四四三三成穗的。 稻谷生长的地方叫太平乡,粟米生长的村落叫永福里。老天爷这样安排难道是偶然的吗?我不禁拍手唱歌,吃得饱饱的,心情十分畅快。 哪个忧国之人不希望粮食丰收呢,国家的粮仓怎么能总是堆满那因积压而变红的粮食呢。只希望这粮食能像水和火一样充足,让人们酒肉如山,祭祀百神的时候都顺顺利利。 人们都说这个地方如今是安居乐业的好地方,长官对待百姓就像父母对待子女一样。该晴天就晴天,该下雨就下雨,老天爷都回应着长官的善政,才有了这么多美好的庄稼生长出来。 这位长官难道不是佛界之人转世吗?三年来他的每一个念头都是那么仁慈。要知道这祥瑞是为谁而出现的,他就是金粟如来的化身啊。
关于作者
宋代林希逸

林希逸(一一九三~?)(生年据作者于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为刘翼《心游摘稿》所作序“躔父今年六十有四,……余长躔父五岁”推定),字肃翁,号鬳斋,又号竹溪,福清(今属福建)人。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士。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召为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枢密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寻出知饶州(本集《郡斋偶题(鄱阳)》)。景定中官至中书舍人。著有《竹溪十一稿》九十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已佚。今存《竹溪十一稿诗选》一卷、《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三十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四七。 林希逸诗,第一卷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竹溪十一稿诗选》为底本;第二至九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为底本,校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