豨冻宜酒以皮为之入口爽而色可爱客以山谷醒酒冰比之余谓冰鳞物也其性寒比之玉貍又不莹戏成一首

豚膏鼎化元非胾,切入金盘得许清。 鳞雪性寒空细缕,貍霜糟重欠通明。 渠嗟不遇黄山谷,我爱浑如碧水晶。 醉后不妨冰著齿,最宜人是味温平。

译文:

这篇诗文讲的是用猪皮做的冻品适宜用来佐酒,吃起来口感清爽且色泽可爱,有人将它比作黄庭坚提到的醒酒冰,作者认为醒酒冰是用鱼做的,性寒,和这猪皮冻比起来还不够晶莹,因此创作了这首诗。下面是诗文逐句的现代汉语翻译: 猪膏在鼎中融化后,它本就不是切成块的肉,把它切成薄片放入精美的金盘里,竟如此清亮。 那用鱼做的醒酒冰,性寒,不过是细细的丝缕而已;用貍肉做成的冻品,因糟制过重而不够透明明亮。 可惜这猪皮冻没被黄山谷(黄庭坚)遇到并称赞,可我却觉得它就像碧绿的水晶一样美好。 喝醉之后不妨咬着这冰凉爽口的猪皮冻,最让人满意的是它味道温和适中。
关于作者
宋代林希逸

林希逸(一一九三~?)(生年据作者于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为刘翼《心游摘稿》所作序“躔父今年六十有四,……余长躔父五岁”推定),字肃翁,号鬳斋,又号竹溪,福清(今属福建)人。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士。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召为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枢密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寻出知饶州(本集《郡斋偶题(鄱阳)》)。景定中官至中书舍人。著有《竹溪十一稿》九十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已佚。今存《竹溪十一稿诗选》一卷、《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三十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四七。 林希逸诗,第一卷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竹溪十一稿诗选》为底本;第二至九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为底本,校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