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朋友多称所交某公某卿为老师者因赋一首

年来俗客似禅缁,开口人人王老师。 何处得鳞皆透网,谁家有米各经簁。 本无桀溺问奚自,刚道刘君胜自知。 此语但能亏雅道,旁观冷眼为攒眉。

译文:

近年来那些世俗之人就像身披僧衣的和尚一样,开口闭口都称王某某公某卿为老师。 这就好像哪里有鱼都能从网里捞上来,哪家有米都要经过筛子筛过一般,不管什么样的人都被称作老师。 本来没有像桀溺那样去询问对方从哪里来、有何才能品德,却硬要说刘君胜过自己、值得当老师。 这样随意称呼老师的话语只会损害高雅的道德风尚,旁观者冷冷地看着,都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关于作者
宋代林希逸

林希逸(一一九三~?)(生年据作者于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为刘翼《心游摘稿》所作序“躔父今年六十有四,……余长躔父五岁”推定),字肃翁,号鬳斋,又号竹溪,福清(今属福建)人。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士。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召为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枢密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寻出知饶州(本集《郡斋偶题(鄱阳)》)。景定中官至中书舍人。著有《竹溪十一稿》九十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已佚。今存《竹溪十一稿诗选》一卷、《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三十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四七。 林希逸诗,第一卷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竹溪十一稿诗选》为底本;第二至九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为底本,校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