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下带道存

自外元无道,抠衣乐圣门。 能因机以悟,不下带而存。 身俯心何愧,腰垂手可扪。 步趋如有见,左右自逢原。 鞶锡殊三褫,绅书味数言。 垂鱼何足羡,愈以训儿孙。

译文:

其实从外在事物里原本就没有所谓的大道,我恭敬地提起衣服前襟,满心欢喜地投身圣人的门庭。 能够凭借事物的机缘而有所领悟,即使不离开身边的日常小事,也能把大道留存心中。 身体俯身行礼时内心毫无愧疚,腰间垂着衣带,伸手就能触摸到它。 走路的时候就好像能看到大道的踪迹,无论身处何方,都能自然地与大道相逢,处处有所收获。 腰带的装饰和赏赐与三次被剥夺官职的境遇截然不同,而衣带所承载的话语里蕴含着深刻的意味,值得细细品味。 那腰间垂挂的鱼符又有什么值得羡慕的呢,这更应该用来教诲子孙后代。
关于作者
宋代林希逸

林希逸(一一九三~?)(生年据作者于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为刘翼《心游摘稿》所作序“躔父今年六十有四,……余长躔父五岁”推定),字肃翁,号鬳斋,又号竹溪,福清(今属福建)人。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士。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召为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枢密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寻出知饶州(本集《郡斋偶题(鄱阳)》)。景定中官至中书舍人。著有《竹溪十一稿》九十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已佚。今存《竹溪十一稿诗选》一卷、《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三十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四七。 林希逸诗,第一卷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竹溪十一稿诗选》为底本;第二至九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为底本,校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