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通判挽诗 其一

世守祗儒术,才优奏最频。 官终半刺史,孝事两家亲。 长葛碑仍在,甘棠爱尚新。 赵公陂上下,遥想泣遗民。

译文:

赵家世代坚守的唯有儒家的学术和道德规范,赵通判才华出众,政绩考核多次获得优等。 他一生为官,最终也只是做到了相当于半个刺史的官职(通判地位低于刺史),但他以孝闻名,精心侍奉着双方家族的长辈亲人。 就像当年长葛地方为贤能官员立的德政碑至今还在一样,赵通判也留下了值得铭记的功绩;他像那曾被人们喜爱的甘棠树一样,给百姓带来恩泽,这份爱至今仍鲜活如新。 在赵公陂的上下游一带,我仿佛能远远地想象到当地百姓在为他的离去而哭泣,他深受百姓爱戴,百姓们在怀念这位逝去的好官啊。
关于作者
宋代林希逸

林希逸(一一九三~?)(生年据作者于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为刘翼《心游摘稿》所作序“躔父今年六十有四,……余长躔父五岁”推定),字肃翁,号鬳斋,又号竹溪,福清(今属福建)人。理宗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士。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召为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枢密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寻出知饶州(本集《郡斋偶题(鄱阳)》)。景定中官至中书舍人。著有《竹溪十一稿》九十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已佚。今存《竹溪十一稿诗选》一卷、《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三十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四七。 林希逸诗,第一卷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竹溪十一稿诗选》为底本;第二至九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为底本,校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简称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