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头岩

君不见武夷九曲溪之东,三峰号为玉女峰。 当时嫁与大王峰,至今栉雨而梳风。 又不见庐山三叠江之湄,大姑小姑凡两矶。 小姑聘与彭郎矶,至今波眼而浪眉。 湘夫人寂寞湘水滨,巫山女窈窕巫峡浦。 亦有有情者,亦有无情者。 鬼物托物以为灵,俗子谓之山石精。 吾来丫头岩下坐,已觉此身本非我。 朝云暮雨或有之,年来心下已无火。 两峰相并各鬽崒,对人长是娇媚色。 过者见此如双鬟,云鬙雾鬓苍苔发。 我来适值天方秋,孤怀暗抱不能愁。 岩下行人几回老,此岩依旧唤丫头。

译文:

你看那武夷山脉九曲溪的东面,有三座山峰被称作玉女峰。传说当年玉女峰嫁给了大王峰,到如今依旧经受着风雨的洗礼,就像在风中梳理着头发,在雨中沐浴着身姿。 再瞧瞧庐山三叠泉旁的长江岸边,有大姑矶和小姑矶两座礁石。小姑矶许配给了彭郎矶,到现在它们就像眉眼含情,在波涛中尽显妩媚。 湘夫人孤独地守在湘江之畔,巫山神女在巫峡水边身姿婀娜。世间有多情的存在,也有无情的事物。鬼怪精灵借助这些山石寄托灵性,世俗之人把它们称作山石精怪。 我来到丫头岩下静坐,恍惚间觉得此刻的自己仿佛都不是原本的我了。或许这里也会有像巫山神女那样朝云暮雨的奇幻之事,但多年来我的内心早已没了炽热的情感。 丫头岩的两座山峰紧紧相依,高耸险峻,总是以娇媚的姿态对着游人。路过的人看到这两座山峰就如同看到少女的双鬟,那云雾缭绕好似蓬松的发髻,青苔就像她们的发丝。 我来到这里时正值秋天,心中怀着孤寂却不再暗自忧愁。在这岩下过往的行人换了一批又一批,很多人都渐渐老去,可这丫头岩依旧被人们叫做丫头,风采依旧。
关于作者
宋代白玉蟾

白玉蟾(1194 - ?),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