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丹枢先生草庵

数朵奇峰如削玉,一溪秋水生寒绿。 幸有白云深处茅,更兼明月坛前竹。 诛茅伐竹结蘧庐,现成山水可樵渔。 随缘随分山中住,收拾摩尼如意珠。 草庐道人贫彻骨,一庐潇洒空无物。 身中有宝不求人,价大难酬不拈出。 朝朝暮暮了身心,山自开花鸟自吟。 未见桑田成海水,夕阳几度锁平林。 住此草庐无别术,终日凝神惟兀兀。 不是十洲三岛仙,亦非阆苑蓬莱客。 是个逍遥无事人,庐中涵蓄一壶春。 窗前明月千年影,枕上清风万劫声。 庐内主人那个是,古今占断清闲地。 忽然洗面摸得鼻,不饮不食亦不寐。 庐空人去烟蒙蒙,白鹤呼云满碧空。 一瞻元始天尊面,处处为庐处处同。 有个草庐小复小,此是虚空那一窍。 顶头不挂一茎茅,万象森罗为拱斗。 劫火洞然毫末尽,此庐不坏人如旧。

译文:

### 第一段 几座高耸的山峰,好似被精心雕琢过的美玉,陡峭而又洁白。一条秋日的溪水潺潺流淌,水面泛着透着寒意的碧绿。有幸能在白云缭绕的深山之中拥有一座茅草屋,更妙的是还有明月洒落在道坛前的翠竹之上。 ### 第二段 我砍来茅草、伐下竹子,搭建起一座简陋的小屋。眼前现成的山水,既可供我砍柴,又能让我捕鱼。我随缘而安,本分地住在这山中,就像在收拾那摩尼如意宝珠般用心体悟生活真谛。 ### 第三段 这草庐中的道人穷得彻底,整座草庐虽然潇洒自在,却空空荡荡没有什么财物。可我身中自有珍宝,所以并不向他人求取。这珍宝价值连城,难以估量,我也不轻易向外人展示。 ### 第四段 我每日从早到晚都在了悟自己的身心,山间的花儿自然开放,鸟儿自在吟唱。还没等到桑田变成大海,夕阳已经无数次笼罩了那片平林。 ### 第五段 住在这座草庐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法术,我整天都凝神静气,沉浸在一种浑然忘我的状态中。我既不是十洲三岛的仙人,也不是阆苑蓬莱的神仙客。 ### 第六段 我只是一个逍遥自在、无忧无虑的人,草庐之中仿佛蕴含着一壶春天的温暖与生机。窗前的明月,留下了千年不变的光影;枕上的清风,传来了历经万劫的声音。 ### 第七段 这草庐内的主人究竟是谁呢?他从古至今占据着这清闲之地。忽然间,我洗了把脸摸到自己的鼻子,进入一种不饮不食也不寐的奇妙境界。 ### 第八段 当草庐空了,人也离去,四周烟雾蒙蒙,白鹤呼唤着云朵,弥漫在整个碧空之中。一旦瞻仰到元始天尊的圣面,就会明白处处都可以是我的草庐,处处都是一样的境界。 ### 第九段 有这样一座小小的草庐,它其实就是虚空之中的那一窍。头顶上不挂着哪怕一根茅草,世间万物都像星辰环绕北斗一样簇拥着我。即使劫火熊熊燃烧,将毫末都烧尽,这座草庐也不会毁坏,而我也依旧如故。
关于作者
宋代白玉蟾

白玉蟾(1194 - ?),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