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首

兄既名雍弟名睦,弟兄雍睦情何足。 居常出入留一人,奉亲教子如其欲。 慈父享年七十九,四人稚子常相逐。 其间同戏彩衣时,堂上愉愉欢可掬。 慈父前年忽倾逝,尔弟今年命还促。 独予奉母引四子,日对几筵相向哭。 不知肠有几千尺,不知泪有几千斛。 断尽滴尽无柰何,向日恩光焉可赎。

译文:

兄长我名叫雍,弟弟名叫睦,“雍睦”二字正象征着我们兄弟之间那深厚且无法用言语说尽的和睦情谊。平日里出门办事,我们总会留一人在家,按照父母的意愿侍奉双亲、教导子女。 我们的慈父活到了七十九岁,家中四个年幼的孩子常常相互追逐嬉戏。那时候,我们如同老莱子戏彩娱亲一般,一家人在堂上相处,欢声笑语不断,那欢乐的场景实在是让人看了满心欢喜。 然而,前年慈父突然离世,今年弟弟的生命也匆匆走到了尽头。如今只剩下我一人侍奉母亲、拉扯四个孩子,每天对着灵位,我们相向而泣。 我不知道自己的愁肠到底有几千尺长,也不清楚自己的眼泪究竟有几千斛之多。愁肠已断、眼泪流尽,却依旧无可奈何,往日里父亲和弟弟给予我的恩情,如今无论如何都无法赎回了。
关于作者
宋代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