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西晋吟

承平未必便无忧,安若忘危非善谋。 题品人材凭雅诮,雌黄时事用风流。 有刀难剖公闾腹,无木可枭元海头。 祸在夕阳亭一句,上东门啸浪悠悠。

译文:

### 译文 国家处于太平时期,可不一定就没有隐忧。在安定的时候如果忘记了潜在的危险,这可不是好的谋略。 西晋的那些人评判人物的才能高低,只靠着高雅的讥讽;评论时事政治,也只是凭借所谓的潇洒风度。 明明有刀,却难以剖开贾充(公闾是贾充的字)的肚子来惩治他的恶行;没有合适的刑具,无法砍下刘渊(元海是刘渊的字)的头颅来消除祸根。 祸患的根源就在于贾充在夕阳亭说的那番话(贾充为避去西北任职之计,劝说司马炎立杨艳之妹杨芷为皇后,此决策为后来西晋宫廷政治斗争埋下祸根),而陆机在上东门发出的长啸,也只能在历史的长河中徒然悠悠回响,却无法改变西晋走向灭亡的命运。 ### 解析 这首诗是邵雍对西晋历史的感慨之作。诗中批评了西晋时期士人的浮华风气,他们不务实,只知清谈,对国家大事缺乏实际的治理能力。同时也指出了西晋政治中的一些重大失误,如对贾充等奸臣不能有效惩治,未能及时除掉有反心的刘渊等,这些都为西晋的灭亡埋下了伏笔,而一些关键的决策和事件则成了引发祸乱的导火索。
关于作者
宋代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