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吊原韵

为怜举世不曾醒,放浪形骸泽畔行。 会得危言危行意,佐成濯足濯缨名。 义无可去缘同姓,心亦何求要独清。 今日龙舟虽古意,吴人未必楚人情。

译文:

我因为怜悯这世上的人全都昏沉不醒,所以像屈原那样不拘小节、放纵自我,在湖泽岸边徘徊独行。 我领会到他正直的言论和行为背后的深意,正是这样的坚守成就了他高洁的名声,就如同《沧浪歌》里说的能分清何时该濯足、何时该濯缨。 屈原从道义上讲不能离开楚国,只因为他与楚国同姓,对楚国有着深深的归属感。他的内心也并非刻意追求独自保持高洁。 如今吴越之地的人们赛龙舟虽然传承着古时纪念屈原的意味,但吴地的人未必能真正体会到楚地人对屈原那种深厚的情感。
关于作者
宋代叶茵

叶茵(一一九九?~?)(生年据本集卷三《己酉生日敬次靖节先生拟挽歌辞三首》、《既次韵或非之作解嘲》“衰龄逾五十”推算),字景文,笠泽(今江苏苏州)人。曾出仕,“十年不调”(本集卷二《参选有感》),退居邑同里镇,筑顺适堂,以杜甫诗“洗然顺所适”得名。与陈起等有唱酬。有《顺适堂吟稿》五卷。事见清同治《苏州府志》卷四八。 叶茵诗,以清顾氏读画斋刊本为底本,校以汲古阁影宋钞本(简称汲古阁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